原标题:保和镇高泉村香椿箐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见闻美“驻”香椿箐
香椿箐有一条小溪,从村头流到村尾,注入永春河。当地人把它叫做香椿河。香椿河两旁是高耸的郁郁葱葱群山。香椿箐48户人家就散落在香椿河的两边。
清幽幽的香椿河欢笑着昼夜奔流,讲述着香椿箐的变迁。
不能忘却的伤痛
维西县保和镇高泉村香椿箐村民小组是一个傈僳族聚居的小山村。谁能想到,这个绿美、富美、和美的小村子10多年前曾经满目疮痍。
回想起当年的情形,老党员余建祥记忆犹新:“10多年前,我们这里来了一家选矿企业,说是开发锑矿的。开发了一年多,我们这里被弄得乌烟瘴气,香椿河变成污水河,矿渣堆得到处都是,山被挖得不成样子。2009年6月,选矿厂的污水顺着香椿河流进大坝兴等村的稻田里,秧苗被毒死了。上级成立了联合执法组将选矿厂查封了。”
村民小组组长李维宾接过余建祥的话说:“选矿厂造成的污染影响了香椿箐群众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
绿色发展日子美
精准扶贫犹如浩荡春风,催生香椿箐绿色发展满园春色:群山披绿装,四季皆斑斓,河水清幽幽。
余祥是香椿箐村民小组建档立卡户,谈起这几年的变化,余香一下子兴奋起来:“村里修通了硬化路、自来水,改造了输电线路,开通了移动电话、广播电视,实施了安居工程,我们家住进了安居房,吃不愁、穿不愁,就医就学有保障,党的恩情说不完。”
诚如斯言,到2018年底,香椿箐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
“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的4年是我们香椿箐发展最好、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4年。我们香椿箐不仅变绿变美了,还变富了。”李维宾高兴地说,“再这样干上几年,我们香椿箐就实现全面小康了。”
如今的香椿箐群众人人有奔头,经过培训掌握了实用技术的中青年到县城或其他乡镇务工,今年6个月,每个小工每天务工收入150元,每个技术工每天务工收入240元。在上级的支持下,香椿箐大力发展核桃、木梨等绿色产业,既绿化了荒坡又增加了群众收入。目前,香椿箐建成核桃基地110亩、木梨基地51亩,这些都是香椿箐群众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收入来源。
环境提升村庄美
这几天,香椿箐群众格外忙碌,村民踊跃投身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我们因地制宜制定了香椿箐人居环境提升规划,突出建设香椿箐河风景线,看得见青山绿水,彰显民族文化,努力做到一步一景。拿出规划后,我们先后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宣传群众党员群众。大家对环境提升行动很支持,没有一个人唱反调。你看,我们的村子不是变得更美了。”李雄宾高兴地说。
香椿箐在以群众为主体的环境提升行动中确实更美了……
香椿河边原来的选矿厂厂址通过整治变成了村里的小公园。小公园占地1.5亩,用木栅栏围了起来,种上了果树、花木和青草,还就地取材设置了休闲石凳子、石桌子。小公园附近原先的选矿厂沉砂池,已经改造成了两个生态养鱼塘,李雄宾说,养鱼塘是组社里的集体经济,我们要把它建设好、经营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香椿箐河边还有抢眼的风景点,香椿箐河边茂密的森林里,有一眼泉水,叫香椿泉,常年恒温。目前,村民正在建设游泳池和休闲设施。
到7月19日,香椿箐群众投工投劳参加村庄环境提升行动已经5天了,完成第一阶段任务还要干6天。“我们召开群众大会后,村里的9名党员带头提前干了两天,之后全村的群众跟着干。这就是我们村群众积极投身环境提升行动的原因。”李雄宾说:“通过这几天的劳动,村庄美起来了,环境安逸了,群众干劲更足了。”
按照规划,通过3至5年的努力,乡村旅游将成为香椿箐新的经济增长点。(杨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