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环保发展两不误 玉溪企业守护绿水青山

时间:2019-08-08

  原标题:詹武:投身环保事业守护绿水青山

雨中的通海里山山峦叠翠、空气清新,沿着山路行至森林深处,就可到达云南福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詹武穿着一件灰色的圆领T恤衫、一条普通的休闲裤,笑眯眯地与记者谈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他没有老板的派头,更像一个亲切和蔼的技术员。

每天,坐落在山上的福慧科技都会接纳来自通海县的坝区废弃菜叶2000多吨,经过公司的技术处理,这些废弃物变成了100吨有机肥和2000多立方米的达标清水。此前,这些废弃菜叶被大量倾倒在垃圾填埋场,也有少量遗落在田埂边、河道旁和村庄里,雨季来临时,腐烂的菜叶散发着臭气,黑色难闻的菜泥水渗透到低洼处、河道中……

10余年前,记者在通海县驻记者站时,跟随农业、环保等部门工作人员下乡,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把蔬菜大县每年产生的几十万吨废弃菜叶处理掉,不要再堆放成新的污染源。多年来,很多人都想把废弃菜叶的污染问题处理好,有人尝试建沤肥池,有人尝试用烤烟的办法进行烘干,还有人尝试发展畜牧业让牲畜来消耗……但还是没能解决掉通海废菜叶的污染问题。

2009年春天,经营着电脑公司的小老板詹武和同事开着车,从通海县城出发到高大乡给客户送电脑。在路上,詹武看到一辆大卡车把废弃菜叶倾倒在里山垃圾填埋场,散发着恶臭的黑水从山间流淌出来,那味道和景象令人难忘。“再也不能这样干了,必须把废弃菜叶的问题解决掉,通海的蔬菜产业才能长久发展。”学计算机出身的詹武果断做出一个决定:研究废弃菜叶处理技术,让通海山川大地喘口气。

2009年4月,詹武迎难而上,开始研究探索废弃菜叶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誓把废弃菜叶处理难关攻克下来。这种探索研究其实是一个“烧钱”“烧脑”的过程,他把多年做生意积累的钱花在技术攻关上,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和研究上,在最艰难的时刻还卖掉了城边的一块宅基地。

成功终究属于坚持不懈和坚韧不拔之人。2013年1月,詹武创办的福慧科技投产了,这个专做废弃菜叶无害化处理的企业,在探索绿色发展时发现了价值,投产当年其销售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但詹武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着力在降成本上下功夫,孜孜以求搞研发,企业也先后获得2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

从2016年起,福慧科技每年可接收处理废弃菜叶25万吨至30万吨,每年生产3万吨的有机肥销售给菜农和果农实现还田还地,经处理的25万立方米至30万立方米达标清水免费供附近的村落用于农灌,企业年销售收入也稳定在4800万元左右。有人测算过,詹武的废弃菜叶无害化处理,让通海县每年实现COD减排5473吨、BCO减排2106吨、TN减排300吨、TP减排119吨、NH3-N减排210吨,有效削减了杞麓湖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

2019年7月,记者走进通海县里山乡,那个曾经接纳废菜叶的垃圾填埋场被封停了,周边的污水和臭味消失了,翠绿的青山连绵起伏,清新的空气令人流连忘返,山川河流呈现出山清水秀之景。

说起废菜叶的污染之痛,通海县一名干部这样形容:“以前县委书记来里山看生态,是看垃圾填埋场还有没有人乱倒废菜叶,现在来里山,是看詹武怎么处理菜叶,怎么变废为宝。”

詹武在公司的大厅里做了通海坝子的微型沙盘,中间是湛蓝的杞麓湖,周边是碧绿的农田、整齐的村庄和清澈的河道。美丽的通海坝子镌刻在詹武的心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做好家乡的生态建设,让通海更美丽。

梦想是灯,让追梦的人永不疲惫。去年,詹武把在杞麓湖边处理废弃菜叶的成功模式移植到昆明滇池边,在晋宁区投资建厂,建成后每天可接收滇池边的废弃菜叶3000吨。近期,詹武又忙开了,他在研究怎么把全省最大的禽蛋生产县——通海县每年18万吨的鸡粪处理好,把鸡粪变为天然气和肥料。同时,还在琢磨设计处理传统村落生活污水的小型设备,并积极参与杞麓湖的水质治理工作,对河道水质进行监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我努力践行的方向,要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詹武说。(记者 白诚颖)

  • 上一篇:玉溪领导干部集中听取数字经济专题讲座
  • 下一篇:通海严把干部考察选拔任用廉政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