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蓝盔下的爱情

时间:2019-08-08

我们在媒体上得知杨剑的故事。四次奔赴黎巴嫩,荣获一等功的扫雷英雄杨剑,是景东县文龙镇人。

笔者采访杨剑父亲李茜摄

和同事驱车几十里到杨剑的老家去。那是文龙三岔河一个边远山村,车辆在土路上颠簸,从山的这一边望过去,前行的车辆扬起灰尘,飘成雾的模样,在我们到达之前悉数散去。多日无雨,山路上的黄灰堆积了好厚一层。杨剑的家藏在无量山顶的新抗村,路口新的帚痕一下又一下,竹扫帚刚扫过。一层又一层的尘土堆积,再堆积。无雨,风无法带走所有夏日尘埃。杨剑的父亲带我们绕过几间农舍进得院落,钻过房顶栽种了茂盛虎头兰的大门从南面进来,厢房位于西边,北边靠山的是正房,东边的墙角栽种一盏葡萄,晶莹剔透的水晶葡萄上结了一层浅淡白霜。天气干燥,葡萄结得并不多,但足够杨叔叔一个人吃了。杨明星,他告诉我们他的名字。“明星的儿子是英雄,”我们打趣道。他羞涩,不善言辞,妻子到景东城中给女儿带孩子,家中常年只有他一个人,养鸡、养牛、栽种烤烟和核桃,闲暇的时候不多。聊起儿子杨剑,他亦是寡言。“你们去问问我儿媳妇吧,我儿子的情况她最清楚。”我们从他的口中得知,儿媳在景东另一个乡镇上班,孩子刚出生不久,目前还在产假期。与杨剑的妻子小左联系后,我们在周末的清晨拜访了这位年轻的军嫂。

杨剑父亲李茜摄

同事心细,伴着晨露选购这个夏天最新鲜的花。洋桔梗、康乃馨、六初花、玫瑰粉佳人、海洋之歌、小雏菊,搭配带有澄明清冽气息的尤加利叶,轻浅温柔的颜色和淡雅温馨的清香,适合刚成为母亲的小左。带着这束送给军嫂的敬意,我们终于见到了小左。

两人爱情的结晶李茜摄

这是一个纤瘦的女人,虽已为人母,却依旧少女模样,羞涩、腼腆。她将花束用白色花瓶小心插好,在花朵的盛放中,小左讲起了她和杨剑的故事。我们三个女人坐在宽敞的客厅里,年幼的孩儿在外公的臂弯里熟睡,静悄悄地没有任何声响。我们的采访也是小声进行,怕扰了孩子的清梦。

小左与杨剑第一次相见于2015年5月的昆明。他们在车站见面,像是久别重逢。不早不晚,30岁的爱情,是灵魂伴侣。第一次见面确定了恋爱关系,第二次见面拜访了家人,等到半年后的第三次见面,他们义无反顾领了结婚证。“我知道,他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30年的人生,原本有些怯懦内向的小左从未如此笃定。这是一次旗鼓相当的较量,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恋爱。坦荡、率真、自信、真诚,让他们命运一般相拥。她像一枝莲花,独自开在水中央。他是一把利剑,出鞘便是英雄。相爱的两个人没有相遇时,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而当他们终于相遇后,彼此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婚纱照通讯员供图

在认识小左之前,杨剑已三次赴黎巴嫩维和。2007年2月,杨剑第一次参加中国赴黎巴嫩第2批维和,一去就是8个月。之后几年,他两次奔赴维和之路。家人的支持,战友的互助,让杨剑的排雷事业得心应手。第三次维和时,他因为出众的表现荣立一等功,破格提干。像杨剑这样的排雷英雄还有很多。央视纪录片里,黎巴嫩的维和官兵在险象环生中开辟生命通道。在这里,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蓝盔”部队,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必须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所以亦称“蓝盔”。我捕捉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身影,夕阳下的黎巴嫩如此浪漫,而浪漫之后,是怎样一群人在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并不太平的土地。蓝盔之下,这些佩戴五星红旗臂章的中国军人,身着十几斤重的防护服和防护头盔,在地雷遍布、蛇蝎横行、冲突不断的死亡地带清除雷患,“他们是如此的小心谨慎,因为迈出的每一步都事关生死;他们又是如此的坚毅果敢,因为走过的每一个足迹都描绘安宁。”日复一日行走在这片远离祖国的土地上,履行着维护和平的使命。2007至今12年里,数千名来自中国的排雷英雄远赴黎巴嫩,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将受到地雷污染的土地一寸寸清除干净,让战乱的国家有一隅安心之地……

2016年,韩剧《太阳的后裔》播出,让我们认识了维和部队这一个神秘而又危险的群体。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燃起了我们对军营的向往。而这样的向往,或许从未存在于小左的心中。2017年,杨剑再次奔赴黎巴嫩,一去就是一年。与丈夫分离的日子,她无数次想念他。中秋更甚。万里之外,6个小时的时差让月亮都不是一个形态。他的世界里,太阳还高挂空中,在她的世界,月亮早已爬上枝头。相隔万里,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他是她的太阳,她是他的月亮。

婚纱照通讯员供图

2018年,杨剑结束一年的维和任务,将仅有的两个月假期全部用来陪伴分别360个日夜的妻子。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小左在怀孕初期身体极度不适,双脚长满疱疹,无法走路。怀孕没多久,杨剑就回了部队。整个孕期,他只在孕中的时候陪妻子做了一次四维。之前和之后的每一次体检,只有小左一个人。“在父亲这个角色上,他缺失了吗?”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我深知感情这件事,没有什么能够感同身受。“他能陪我做一次四维,我觉得挺好的。”小左轻轻地说。内心无数次的汹涌澎湃,涌成一片薄薄的、浅浅的泪意,蒙上了她的眼眶,悲伤和失落转瞬即逝。我猜想,她在生活中也定是守望。无尽地。她转过头去,看院子里悄然开放的花。天竺葵、龙吐珠、海棠、栀子、月季、石斛,庭院中已有名字的和没有名字的花木,每一株都照料得十分得当。丈夫不在身边的日子,她将自己照顾得很好,将孩子照顾得很好,甚至将每一株植物都照顾得很好。

前些日子,在人民网看到一篇《为了和平,我愿做“刀尖上的舞者”》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杨剑赫然写着“云南景东人”。我迅速浏览文章,读完一遍,又读了一遍,被他的故事所感动,随即又百度了与他相关的关键词,慢慢走近这个先后4次赴黎巴嫩维和的扫雷军人。

出于敬佩,出于好奇,我辗转了解到杨剑的近况,并联系了他的妻子,登门拜访。特意提前到花店挑了一束花送给军嫂,献上我的敬意。路上一直想象着,这是一位怎样强大的军嫂,默默地支持着杨剑一次又一次背井离乡在刀尖上舞蹈。

杨剑的爱人姓左,当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怀里抱着刚满百天的孩子,也才得知孩子出生的时候杨剑回来陪了两个月,上个月刚回部队。就这样和这位扫雷英雄错过了,心里突生了些许遗憾。

小左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刚生完孩子,身材却是羸弱,戴一副眼镜,话也不多,温润恬静,淡淡地向我叙述着她和杨剑的故事……

杨剑是云南景东县文龙镇人,于2004年12月参军入伍,因在服兵役期间表现突出,留在了部队。2007年2月,刚转士官不久的他提交了申请书,赴黎巴嫩参加第2批维和。当时,黎以战争刚刚结束,局势还不是很稳定,随时有可能再次爆发冲突,且在黎以战争中,也有中国维和官兵被炮弹炸伤,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现实问题。然而,杨剑还是毅然决然选择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天灰蒙蒙的,不多时,落下一场雨来。起先是急促的几滴雨滴,后来便是断线的珠子似的下来了。“终于下雨了!”我和同事小声轻呼,小左回过神来,看屋外雨水哗哗落下来,情绪并没有十分激动。是呀,她好像从来不是那么一惊一乍的人,或许正是这样性格的她,才能够一个人承受无数次的别离和等待,也才能够经受住无数的黑暗与期望。一场平等、自由、尊重、认同的恋爱,必然是长久的,长相厮守之前,他们需要经受无数次的别离和重逢。于是,情感在不断的别离与不断的回归中不断加深,最终变成了刻骨铭心。

雨晴了,睡了整个清晨的孩子睁开惺忪的睡眼,看着陌生的我们,竟甜甜地笑了。我们起身告别,告别一个传奇,告别一段故事。在我们的眼里,这是怎样神奇的故事,但对于这对夫妻来说,这只是他们在平常不过的生活,是生活里最简单的日常。是啊,愿这蓝盔下的爱情能够长远,愿小左和杨剑的幸福能够恒久,毕竟,我们的军人和他的家人,为了大多数人平凡的幸福,已经付出了很多,很多。

云南网通讯员王潇跃李茜

以上图片除注明外,涉及维和工作照片来自联合国、南部战区、央广军事等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景东热血男儿杨剑,四次维和的“刀尖舞者”!
  • 下一篇:普洱“四好农村路”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