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荷塘艳色芒阳村
雨后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镇芒阳村青翠欲滴,干净整洁的寨子里处处是鸟语花香的景象。冬青、董棕、皇冠菊、绿竹迎风摇曳,长势喜人的葱姜辣蒜辅之芒果、荔枝、火龙果、柑橘、甜竹、坚果,构成了“荷塘艳色”的独特景致。沧源县依托华能澜沧江电力集团和沪滇扶贫协作帮扶项目实施打造的生态旅游小镇已初具雏形。
芒阳村距勐省镇10公里,距沧源机场15公里,距离沧源县城50公里,是个以佤族为主的村落,村落分芒阳大寨片区和革改片区,全村辖8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有651户2330人,主要产业以甘蔗为主,甘蔗面积6500亩,2018/2019榨季,入榨甘蔗31000吨,产值1300余万元;坚果面积4500亩,挂果面积150亩。每年村民外出务工约400人,劳务收入600万元,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11041元。
芒阳村位于耿沧二级路旁,交通便利,具有丰富的热区资源和浓郁的佤族风情,常年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很多市民和外地游人都乐意扶老携幼前来休闲小憩。近年来,沧源县和勐省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为承接机场集散人员到这里休闲观光体验,芒阳村依托“荷塘月色”沪滇项目建设,充分挖掘佤族风情文化资源,打造精品乡村旅游,大力引导农户建设农家乐、农家客栈、瓜果采摘、编制民族手工制品等农家体验项目,建设集休闲、观光、游玩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带,建立航空休闲服务点,并组建佤族文艺队,采取“支部+文艺队+农户”的运用模式,向游客展示佤族风情,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在芒阳一组半山腰的出水洞,从勐来落水洞渗透的地下水流经这里形成碗口粗的两股清泉,甘甜清冽,清澈见底,终年不绝,既可供村民饮用,又可灌溉农田。出水洞龙潭的上方是一条新修建的硬板路,从村口通达到这里,道路两旁,是满山遍野的绿竹、芭蕉、冬青、董棕等林木,遮天蔽日,空气清新,供游人观赏避暑。路下方的游泳池已经建好,20余名工人正在建设后续工程,游泳池对面的停车场已完成征地并着手建设。
据悉,为全面提升芒阳村人居环境质量,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华能澜沧江电力集团已投入800余万元,搞好寨子周边卫生和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建成旅游公厕6个,养殖小区3个,培育养殖大户10余户,养殖生猪200多头,养牛80多头,并针对村民特点,培育致富带头人,发展土特产品吸引游客,帮助村民种花种树,添花添果。近年来,芒阳村实施沪滇扶贫协作项目1100余万元,倾力打造“荷塘艳色”观光旅游胜地。目前,水域面积500余亩的“荷塘艳色”,开始种植荷花,已养殖小龙虾500亩,投放9吨虾苗,基地周边的山坡上,芒果、柑橘、火龙果、荔枝等水果很受游人喜爱。今年种植的200亩百香果,已完成种植108亩。
“感谢华能澜沧江电力集团和沪滇扶贫协作项目的大力帮助支持,不仅帮助我们脱贫,还在村里建立生态旅游区,现在,我们佤族群众的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今年29岁的佤族青年李江龙满脸欣喜地告诉记者说。他扳起指头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养鸡出栏2000只,收入5万元以上,种植甘蔗23亩,入榨120吨,收入2.5万元,种植荔枝7亩,收入3万元,加上今年新种植的8亩芒果和1亩坚果,好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进村是花园,出村是产业的芒阳村,掀起了“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热潮,牵头人驻村任第一书记,实实在在带来了县、镇、村、组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正在彻底改变着一跃千年的民族直过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作者罗新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