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民居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近年来,景东县花山镇哪赖小组把党的建设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把脉”乡村治理,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领头雁带动“带”出新生活
“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发展的主心骨。营盘村哪赖小组共有97户389人,其中党员14名,建档立卡户13户42人,为推进乡村治理,村党总支部以换届为契机,把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选派到哪赖党支部作为支部书记,全力投入党建工作,党支部以规范提质为抓手,全面抓严抓实党建工作,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抓实党员队伍建设和致富带头人建设。李学军本人就是致富能手,家中蚕桑产业、生猪养殖、茶叶等产业较多,他积极开展“三培养”工程,把一般群众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先锋,充分发挥党员“双带”作用。徐世忠是哪赖小组有名的致富能手,自己带领着一个施工队,家里产业发展较好,收入较高,小组内的威望较高,在当选小组长后,党支部又将徐世忠发展成党员,通过自身带头发展产业、带动周边党员群众发展沃柑、蚕桑等产业。党支部还到贫困户家逐户分析产业情况,动员贫困户自立自强,有的贫困户在党支部的指导下,瞄准建房机会,新建瓦厂,不仅自己实现高质量脱贫致富,还带领周围贫困户和一般农户打工增加收入致富。小组内像徐世忠一样的致富带头人还很多,形成了群雁齐飞头雁领的景象。
营盘村哪赖小组新风貌
党支部多条腿走路,动员农户积极发展产业,通过“支部+蚕桑+水果+甘蔗+茶叶+肉牛养殖+小工厂”等方式发展产业,确保有劳动力的农户每户都至少有1个产业支撑,全组发展蚕桑80亩,沃柑60亩,甘蔗26亩,茶叶30亩,肉牛养殖120条,瓦厂砖厂4家,外出务工人员112人。
营盘村花山镇哪赖小组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约”出新风气
干净宽敞的小组道路,一排排整齐亮丽的房舍,和谐的邻里关系,这都得益于小组不断完善了“组规民约”。多年来,村里制定的公约在村组治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村规民约基础上,哪赖组规民约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法治、文明、和谐、友善、诚信等新的内容,小组与农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又找到组里威望高、群众信得过的老党员、老干部多次商议如何建立组规民约问题,经过大家的反复讨论,完善了治安防范、矛盾化解、义务劳动、环境治理、居家养老、村容村貌、小组规划等八个方面内容,成为广大村民共同遵守的“民约”。
干净整洁的民居
一方小菜园,几丛花,院内生机浓,院外道路洁。走进哪赖小组的贫困户刘贤荣家,菜花争艳,硕果累累。“以前,院里杂乱下不去脚,门口的牛圈粪水横流,我们支部书记帮着清理种上菜,并把养牛转型成养蚕,现在一进家门都感觉舒服,还是国家政策好,村组干部好,吃水不忘共产党呢好啊。”刘贤荣多次感慨。
干净整洁的民居
院外整洁的道路
小庭院做出的是大文章,在脱贫攻坚中,哪赖小组退出党员网格化管理,由党员干部与有能力、明事理的村民与贫困户共同建立联户组,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动作用,联户组长与组员之间往往都是亲戚、邻居关系,有矛盾及时化解,有问题相互扶持。哪赖小组的贫困户孙有会家家中两个年迈无劳力的老人,弟弟精神残,平时需要照顾,女儿刚毕业,儿子在外读技校,家境较贫寒,因为夫妻感情不和,造成重伤住院,小组党员群众自动为其捐款1多元为其治病,屋漏偏锋连夜雨,孙有会的父亲病故,刚出院的孙有会全身是伤,无法操持,在听说其父病故后,哪赖小组村民立即停下手中农活,有买菜来的,有拿鸡鸭鹅的,有提油的,有抬米的,在小组长指挥下为其父安葬。孙有会多次泪下,“感谢共产党,感谢党支部,感谢各位村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挡在前面,为我处理一切事务。”
四议两公开“议”出新思路
走进哪赖小组,目前正在实施小组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哪赖小组实施小组道路硬化、穿衣戴帽和增红添绿工程,村口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小组道路硬化工程见成效
“只要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组里的大事小事儿都办得成。”这是哪赖党支部书记李学军多年的心得,组里的大小事务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里的事儿村民商量决定,组务公开透明,大家的事儿大家共同操心,群众的参与感、责任感强起来,组里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多年来,哪赖小组没有出现过越级上访情况。“四议两公开”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让民主决策和依法治理的“种子”扎根于乡村治理中。“现在组里的党务事务财务,定期公开,透明敞亮,百姓清楚,干部清白,跟着党支部脱贫攻坚、振兴家园,我们老百姓有信心、更齐心。”
干净整洁的民居
哪赖小组的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贯穿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始终,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同频共振、互促双赢,百姓的腰包鼓了,脑袋富了,生活甜了,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云南网通讯员丁建玲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