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云深度·擦亮“昆明的眼睛”系列4】昆明将拆除老旧居民楼建闻一多纪念公园 学者:尽可能还原历史风貌

时间:2017-11-15

 今年8月,隐匿居民小区多年的“闻一多先生殉难处”又一次被旧事重提,因此地入口隐蔽且游客难觅,故规划中明确:将拆除周边老旧居民楼,建纪念公园缅怀革命先烈,进而擦亮昆明乃至云南的历史文化名片。

 

 

据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历史学、民族学教授林超民介绍,在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河北、河南、上海江浙一带,中国大部分国土沦丧,在北方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辗转迁徙到长沙。日本人占领了武汉后,紧逼长沙,后来学校不得不搬迁,在诸多方案中,迁到云南省省会昆明市是最好的选择。考虑的原因是此地远离战场,进出有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两条通道,利于北方的器材、物资、人员以及国际援助中国的物资运入。最重要的原因是得到了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支持。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研究过中国的古典文学,还在中国神话学、民间传说方面有造诣,到美国留学期间主要学习艺术,所以也擅长绘画、制印。”

林超民说,李公朴作为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是中国追求民主自由的先锋战士,抗战时大片国土沦陷后,他也辗转到昆明办了“北门书屋”。“为什么叫北门书屋呢?当时的昆明还保留有七个城门,包括南门和北门,而北门位于三十中和圆通动物园之间,这条街就叫北门街,他在街顶端靠大兴坡的边上租赁了一间房子后办了这个书屋,出版进步书刊和翻译国外的进步书籍。”他说,在两年多时间里,他们出版了各类进步文艺读物30余种,并在地下印刷厂翻印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等书。

1943年,李公朴、张光年等又在此建"北门出版社",同时成为民主同盟组织和进步学生、知识界人士的聚会场所。楚图南、闻一多、吴晗、潘光旦等著名人士常来此商讨工作。“北门书屋的老房子已被拆除,在原址上建盖高楼,现在是一家银行的大厦。北门街现在的‘北门书屋’是商家伪造的。”林超民说。

闻一多看见蒋介石并非一心一意抗战,他十分痛恨国民党阵前官员贪污腐败,挪用抗战物资和商人勾结发国难财,更多的是希望大家共同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赢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根据《云南新闻史话》载,民主周刊大力宣传团结抗战、要求民主进步的思想,在知识界、青年学生及中上层小资产阶级中拥有众多的读者。它刊登了大量的评论时局、针砭时弊、批评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文章。

 

 

林超民进一步介绍,1945年抗战胜利的捷报传来,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大家都以为民族复兴之日已经到来。因为从甲午战争到抗战胜利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人不断同西方列强交战,尤其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总是我们失败后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随后割地赔偿。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打败侵略者,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日子,但蒋介石并未趁胜实现和平建国的大纲,反而是“剿共”。如此情况下,激起了一大批拥有独立思想、自由精神,深知中国不能再动乱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中华民族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建国,实现中国的富强和昌盛,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民国政府,置人民希望和平团结的愿望而不顾后发动内战。

1946年7月11日,西南联大最后一批北迁的同学乘汽车离开昆明。当晚10点多,李公朴与夫人张曼筠看完电影,乘坐公共汽车回家,车至青云街,李公朴夫妇下车,经学院坡小巷慢慢往回走刚要上坡时,被特务开枪击中。第二天凌晨五点,历经“七君子”事件、“较场口血案”都大难不死的李公朴,永远闭上了双眼。

事发后,闻一多等民主斗士拍案而起,四处奔走控诉国民党政府暗杀李公朴的行径。7月15日上午,闻一多赴云南大学致公堂参加李公朴死难经过报告会,他在会上慷慨激昂地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并握拳宣誓说:“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下午,又往《民主周刊》社举行记者招待会,表明了反独裁﹑反内战的严正态度。会后,与长子闻立鹤返回翠湖北路西南联大西仓坝宿舍(府甬道和西仓坡之间的小巷道),距家门不远处,被尾随而来的特务暗杀,倒在了血泊之中。

林超民表示,“李闻惨案”激起了举国上下对蒋介石反动集团的愤怒声讨。他们用如此卑劣的手段对付手无寸铁的独立、进步、争取民主自由的知识分子,敲响了蒋介石政权的丧钟。

 

 

 李公朴先生遇难处
 

在青云街与圆通街十字路口的西北角,云南网(微信公号:yunnancn)找到了“李公朴先生遇难处”的石碑,其旁边是“翠明园”的小区入口,两者显得格格不入。对比闻一多殉难处的隐秘位置,此地更容易被路人发现。

 

 

 

闻一多先生故居

“听说这个片区三年内要拆完,建立历史纪念公园。”云南网(微信公号:yunnancn)在走访时,在此休憩的65岁老人王墨称,闻一多历史文化被置于居民小区内,游客寻找时都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实属不该。

“还原当时的风貌、建筑布局即可,不必建公园,千万不要建公园。”昆明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黎尔平却持有不同的意见,他表示,五华区文物局的钱俊先生曾亲自接待了闻一多家属,按照当时建筑的布局,他们细说了当天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拆掉一些建筑大可不必。需要还原的是,将闻一多故居旁的师大幼儿园搬走,恢复西仓坡粮仓右侧的北门书屋,复原大格局即可。另外,恢复北门书屋后,让现在的昆明人再去品味西南联大教授的风范。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说,既然是建历史文化片区,那就尊重历史,尽可能地保留或者还原历史原貌,减少不必要的人为的添加。周边如果有历史文物也可以加大保护力度,拆除违建或不利于文物保护的建筑等。

相关阅读:

[云深度· 擦亮“昆明的眼睛”系列1]昆明翠湖的前世今生:从九龙池、菜海子、翠海到翠湖

[云深度·擦亮“昆明的眼睛”系列2]直播:“十三坡”今何在?云南网3日带你寻迹昆明历史文化密码

[云深度·擦亮“昆明的眼睛”系列3]洗马河水系将恢复“出厂设置” 百年前“柳营洗马”景观“昨日重现”

 

  • 上一篇:云南元江县为微型消防站添装备 1972套消防器材“住”进58个站点
  • 下一篇:云南张林苍越狱案今日开审不到半小时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