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力危机,天灾还是人祸?(看台絮语)
芦 樵
台湾游行多,口号也多,有些还特“经典”。在民进党主导的2015年“废核大游行”中,“用爱发电”颇为抢眼,甚至成为台湾反核运动的标志性口号。可如今,台湾真的缺电了。
7月30日,受台风影响,位于宜兰的一座输电塔倒塌,岛内立刻陷入电荒。民进党当局一边呼吁全民节电,一边要求公务机构每天停开2小时空调,直至输电塔修好。如此“厉行节约”“以身作则”的姿态,不仅没有赢得喝彩,反而招致“杯水车薪”“鸵鸟式节电”等质疑和嘲讽。
看似“苛刻”的指责背后,其实是台湾人民又一次感到“被欺骗”的愤怒。蔡英文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曾大肆宣示民进党执政“保证不缺电”。不料执政一年多,电力供应竟四度亮起红灯,倒了个输电塔,全台就陷入电荒之中。据台媒测算,公务机构停开2小时空调新增的0.03%备载容量率,相较于4%的缺口,根本无济于事。
台湾四面环海,能源短缺,电力供应一直是老大难。上世纪70年代,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台湾不得不开建核电站增加发电量。在此后的台湾工业发展和经济腾飞中,核电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受切尔诺贝利、福岛等地核事故影响,台湾民间反核情绪日增。马英九执政期间,民进党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既能捞选票又能打击马英九执政当局的机会,掀起了数次声势浩大的“废核”运动。
台湾民众的心态则颇为复杂,即使嘴上喊着“废核”,内心对“废核”后缺电带来的不便以及电价上涨还是难以接受。在今年6月岛内智库所做的民调中,愿意为“废核”承担更高电价的只有四成。当然,“废核”和保障供电并不必然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马英九当局当时也赞成,找到替代能源后逐步“废核”。但民进党“2025非核家园”的激进方案占据了舆论的上风,蔡英文当选前“不缺电”的保证也没有得到有力的质疑。
如今,耗资巨大的第四核电厂已经封存停工,占台湾总装机容量超过1/4的6台核电机组现在至少有2台停运,但新的替代能源还没找到,台湾就这样游走在缺电的边缘。民进党其实未必不知道核电目前对台湾的重要性。“行政院长”林全一度表示“不排除重启核电”,在遭党内群起围攻后,也早早打消了念头。
选举阶段,民进党在劳工、观光、两岸关系等议题上捞足了选票,当选后却都变成了空头支票,现在来看又轮到供电这个议题了。眼看2025年“废核”为期不远,替代能源发展还没有眉目,当局只能一味要求民众节电度过危机,如鸵鸟般回避实质问题。试问,即使生活用电可以节约,占总量超过七成的工业用电如何省?
能源问题不解决,台湾经济发展就没有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就是空话。民进党执政一年来的拙劣表现,不只是施政水平的问题,更暴露其以一党之私罔顾台湾人民整体福祉的政治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