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电价:台当局不敢说的秘密
人均耗电量亚洲第一
不看数据可能不敢相信,小小台湾,人均耗电量居然是亚洲第一。
根据世界能源署统计,2012年台湾人均年耗电量已经达到约10800千瓦时,超过日本、韩国,成为亚洲非产油国家和地区人均耗电量之最。而2014年中国大陆的人均年耗电量才4740千瓦时,不到台湾的一半。
台湾电力公司大厦。(资料照片)
为了节能,台湾不是连公务员都吹不上空调了吗,怎么还会用这么多电?记者细细一查才发现,总耗电量数据中,有一半以上是工业用电,民众生活用电“被平均”。
难怪“电价太低,浪费成习”的论调一出来,岛内民众纷纷跳出来反对:普通家庭省电省钱都来不及,谁会浪费?一位林姓台北市民说:“去年我家每人每年用电才3200度(千瓦时),不要把台积电、中钢用的电都算在我头上。”
根据2011年的数据,电脑通信及电子产业、化学材料、金属和钢铁工业三个领域的企业年耗电总量占全台总用电量的33.1%,而且每年还会增加30亿千瓦时以上,确实是用电大户。有一种说法,台积电一座5纳米芯片厂开工,用电量就超过台湾东部56万人口用电总和。
基于此,岛内大部分民众都觉得缺电责任不在自己头上,家庭用电已经很省,“电价不能涨”成主流民意。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言说,台湾地狭人稠、天气炎热,再不开冷气就“活不下去”,除非大家都搬到玉山(台湾最高山峰)上住。保持低电价“是人民幸福的保证,也是当局的责任”。
台电公司亏损逾千亿元
有这样“汹涌”的民意横在眼前,台湾无论是哪个政党上台,都不敢涨电价。
根据国际能源总署2016年8月发布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台湾工业电价为全球第8低,居民电价更是全球第3低。可是,众所周知,台湾要水没水,要油没油,能源99%靠进口。支撑这样的福利,恐怕是早已力不从心。要知道同样处境的日本,工业电价是台湾的近2倍,居民电价则是台湾的近3倍。
既要维持相当规模的发电量,又不能涨电价,经济高效的核电还被民进党贴上“政治不正确”的标签,台湾的供电公司――台电就如同被施了诅咒,从曾经的美国《财富》全球前500强一落千丈为台湾欠债最多的企业。
根据台电公司日前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亏损近71亿元(新台币,下同),累计亏损达1010亿元,再加上各种长短期债务,账上欠债高达1.06万亿元,可建造19座101大楼或2个台湾高铁,负债比率达85%。
“电价必须市场化”是业界和学界的一致观点。台湾“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萧代基分析指出,目前台湾电价计算只考虑能源价格,隐形的治污排碳成本等都没有计算在内,这其实就是补贴,补贴就会鼓励多用,推升需求。
“低电价问题是当局不敢说的秘密。”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温丽琪说,长期低电价的结果是,台湾用电越来越紧张,甚至走向“黑暗”。
是时候开始“截流”了
其实大企业都不怕电涨价,只怕电没了。
台湾最引以为傲的半导体业,最承受不起不稳定的供电环境。以台积电为例,芯片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断电,就意味着生产线上所有的晶圆全部报废,光一台光刻机生产线断电、恢复、重启所需的设备代价就得以千万美元计。
“台湾用电是民生补贴工业。其实,供给和需求应该用价格来调整,用电量越高的人支付越高的单价。”用电大户、面板大厂友达董事长彭双浪在缺电恐慌与涨电价的天平上,选择了后者。“我们不怕贵,是怕不稳定”,8月15日大停电后,高科技产业企业家们喊出心声。
通过工业用电涨价,淘汰那些产值不高却耗用台湾便宜人力物力的企业,成了岛内有识之士的一致诉求。
“很多台湾小企业主不求上进,宁可用廉价的成本、不符环保规定的生产方式存活,也不愿跟大厂合作研发,提升竞争力。”台湾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邱俊荣说,这种C咖的小企业,应该用合理的市场机制淘汰掉。是时候开始在能源方面“截流”了。
然而年轻人担忧,台湾招商的一个优势就是能源便宜,这样一来不知会有多少厂商被赶了出去,但愿这些不是就业人口多的产业,不然今后更加不好找工作了。
有岛内专家指出,现在才讲产业转型,已是临渴掘井。什么时候该谈产业转型、技术研发?一定是有充分资源的时候。等到情况不利了才谈改革创新,等到资源危急了再讲产业转型,就是难上加难。如果当局真的有见地,根本不会让自己陷入如此困境。
本报记者 汪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