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刁难大陆文化人赴台 台教授:这就是民进党的本色
【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魏允平 环球时报记者 毕方圆】“简直是故意找麻烦”。从事两岸交流的台湾邀请单位负责人,日前对台当局审批大陆文化人士赴台的做法非常不满。台湾《旺报》26日报道称,蔡英文上台后,台当局对大陆文化、学术界人士访台的审核程序日趋复杂,甚至有“故意刁难”的意味。
申请总是一波三折
据台湾《旺报》26日报道,台南市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协会荣誉理事长姜沧源表示,台南和广州缔结“双城之美”的艺术文化、体育交流已持续推动了五六年,但自蔡英文上台,申请大陆人士来台的作业“搞得比较复杂”,举例来说,过去只要邀请单位出示保证书,附上联络人数据,如今“被参访的单位也要出证明,要盖章,还要附上联络人数据”。根据台“移民署”的“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专业交流”或“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商务活动交流”在线申请须知,诸如受访单位出证明、附上联络人数据等都不在其列。姜沧源表示,如今的新要求,让申请单位往往要来来回回补件,“简直是找麻烦,多了很多程序”。姜沧源称,除了琐碎的补件理由,时间上也往往令申请单位与被申请来台者捏把冷汗,“过去马英九执政时,申请下来时间很快,现在都要拖到两周还下不来,还得拜托‘有力人士’询问关切一下”。
专营简体书、线装书的台湾天龙图书负责人沈荣裕近日正在筹办“首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台湾巡展”,他表示,现在申请大陆人士来台,与过去确实有明显不同,审核时间拖长是最有感的一环,大陆出版社一行人预计27日就要出发来台,“移民署”的申请许可直到23日下班前才收到。沈荣裕打趣以“外星人”形容“移民署”不知申请单位还有多少后续作业等着入台许可下来才能处理。
台湾九歌出版社日前邀请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的大陆知名作家毕飞宇赴台演讲,并担任东华大学驻校作家,申请作业也是一波三折,以专业交流的名义赴台,原已提供教授证,而后又要求附上聘书才算数,姜沧源表示,“什么样的文件才算数在相关说明里是完全没有的”,不光申请时受到刁难,事后还会面临“调查局来问东问西”。姜沧源感叹:“以两岸目前的实力,人家也没有要在台湾待着不走。”
“民进党的本色”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26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这并非民进党当局的新鲜做法,自去年民进党上台以来,就不断给两岸交流制造障碍,“比如去年我们去台湾考察,周六的飞机,直到周五下午下班之后才给我们发入台证,而且还跟台湾方面的邀请方发出警告说,不许更改行程,否则下次不能办这种活动”。王建民说,不光学术界,其他领域的两岸民间交流都遭到台当局的暗中阻挠,一些赴台投资的人员感慨去台湾现在越来越难,还有一些人反映行程遭到跟踪和限制。
王建民认为,这些现象反映出民进党就是站在大陆的对立面,想强化对两岸交流的管治权,不希望两岸越走越近,本质上是一种分离主义的表现。这种人为制造障碍的做法,不符合两岸民间交流不断深化的大趋势。台当局也知道两岸交流是主流民意,所以口头上也说支持两岸合作,但却频频在幕后制造一些麻烦和障碍,这体现出民进党的政治性格,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他们总谈“转型正义”,但其实哪有“正义”,只有“转型”。
“这就是民进党的本色”。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讲座教授陈一新2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进党的逻辑就是,“大陆不给开放两岸官方交流,那我就不开放民间交流”。对于大陆各种惠台政策,民进党当局已经一筹莫展,如果继续开放两岸民间交流的话,那他们手中一点筹码都没有了,所以就要从中阻挠。从“冷和平”到“冷战”,台当局希望制造两岸的对立和摩擦,如果大陆加重“打压”台湾,民进党就抓住机会“化悲情为选票”,先再混四年再说。因此,民进党认为,两岸民间不往来,自己没什么损失,损失的是民间团体,民进党不在乎。
损失的是民心
淡江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杨宗翰表示,蔡英文执政后,台湾对两岸学术交流确有紧缩或消极。他直言,台湾其实可以用“有何可畏惧”的心态积极面对,“交流甚至交锋都无妨”。他认为,文化人心中各有一把尺,如果紧缩政策令申请手续变得难办,有可能在台湾见不到,就到港澳新马交流。大陆学者专家若少了来台交流的机会,一些面向读者的讲座、发表会都可能受影响,杨宗翰说,包括明年的台北书展,作家是否能顺利来台都值得观察。他呼吁官方的手应避免伸进文化领域,因为最后损失的会是民心。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26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台当局对大陆文化、学术界人士赴台制造技术性障碍,目标是想让两岸越走越远,降低大陆对台湾的影响。但这种做法是不得人心的,在两岸实力对比悬殊的今天,台湾民意已发生重大变化,前不久有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度明显上升,大陆的惠台政策对台湾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蔡英文想关上两岸交流大门,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