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台北12月22日电 题:“阿嬷家”开馆一周年 吁各方更关注慰安妇历史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刘舒凌
年关将至,台北迪化街逐渐拥挤、热闹起来,这条位于大稻埕内的传统街市是当地市民采买药材、置办年货的不二选择,留存着台北的往日图景。伫立在骑楼街角的“阿嬷家”慰安妇纪念馆琴声悠扬,它提示着人们关于70年前的另一段记忆。
去年12月,历经十多载筹备,由民间募资的“阿嬷家”正式面向社会大众。2017年12月22日,这所台湾唯一以慰安妇人权运动为主题的纪念馆,邀请各方来宾举行开馆一周年茶会。
馆长康淑华介绍,过去一年,纪念馆以“记忆历史、超越创伤、激发前行力量”为价值核心,举办多场大陆及日韩慰安妇幸存者、专家学者参与的讲座、影展,迎接各地访客约3.5万名。
“阿嬷家”面积不大,一楼为主题咖啡屋,二楼展间铺满阿嬷们的画作、纸雕,整体空间紧凑而精巧。康馆长指出,除纪念、研究外,反对性别暴力、帮助女性圆梦同样是“阿嬷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纪念馆一隅,有处不大的售卖空间,展示着7位女性创业者的设计产品。“如何将阿嬷们的精神延续到当代,同时还能让纪念馆自给自足、永续经营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康淑华说,慰安妇议题在台湾的推动不易,“阿嬷家”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社会,尤其是年轻人认识阿嬷们的力量和勇气,感受到共鸣才能让他们有动机去了解历史。
2015年以来,8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团体多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慰安妇’的声音”项目加入《世界记忆名录》。今年10月,在日方右翼势力的搅局下,该项目再次“被暂缓”。
“这不是一个政治议题,而是人权和历史的保存,接下来还会继续努力希望被国际重视。”康淑华不无遗憾。她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包含慰安妇在内日方未正视的战争遗留问题,是跨越两岸、超越政治的。“两岸绝对需要携手合作,史料的共享、学术界间的交流才能得到更多国际的支持,共同行动促成日本政府愿意正式道歉及回应”。
来自日本的山崎孝敏先生今年70岁,定居台湾已有3年,是当天茶会唯一的日本客人。主办方介绍,25年前,老人就开始关注慰安妇群体,并为此推动人权运动、呼吁多方关注。一年来,“阿嬷家”的每次活动都能见到其身影。
山崎孝敏告诉记者,自己曾拜访过已去世的“小桃阿嬷”、“莲花阿嬷”,以及仍生活在花莲的两位慰安妇幸存者。时至今日,日本官方对亚洲范围内慰安妇议题的回避态度让人遗憾,希望自己的国家尽快反省、道歉并作出赔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