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5日电 题:带台湾少数民族文化走入北京的阿美青年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北京二环边的五道营是近年兴起的酒吧街,常常人头攒动,也因位置毗邻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而拥有京城难得的少数民族风情。
来自台湾花莲阿美族群的青年杨品骅正是看中这一特点,打造了一家以台湾少数民族为主题的酒吧,开门迎客已近一年。
这家名叫Va的小店内,不同族群的图腾元素在墙画、装饰品上呈现,色彩斑斓、独具一格。除老板外,调酒师、服务员、厨师皆来自台湾少数民族不同族群,店内调酒多以台湾小米酒、高粱酒为主,阿美、卑南、排湾等族群特色餐饮是客人光顾的重要理由。
10年前,还在香港广告行业打拼的杨品骅被公司派驻北京,他一下子就喜欢上这座古色古香的城市;之后一次偶然机会,他到雍和宫附近的玛吉阿米餐厅用餐,高原风情、人文故事加上食物的独特口感,让这家总店在拉萨八廓街的藏餐厅风靡京城。
同样身为少数民族的杨品骅着了迷,遂辞职转行,尝试将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向北推进”。“北京是一座现代化都市,同时也对不同文化有更包容、开放的姿态,这里的人群对沉淀过后的小众产品特别有感。”他说。
在杨品骅看来,少数民族文化在台湾相对弱势,将其作为噱头的主题餐厅多以短期招揽游客为目的,加之新鲜感不足,长期运营往往结果不理想。
“北京的人口体量几乎相当于整个台湾,藏族餐厅能在这里扎根十数年、依旧门庭若市,我们从中看到了契机。”杨品骅希望,长期囿于岛内政治争斗、且被标签化的台湾少数民族文化能进入大陆,甚至走向国际。“北京可以把我们土地的故事传递出去。”
商贸平台不够健全、缺乏与市场对接通路、商品普遍为短线产品、人才遴选机制不完整……坐在酒吧角落,这位台湾政治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打开演示文档,向记者逐一分析其文化推广遇到的挑战。他介绍,一项试图解决困难,涉及歌舞表演、主题餐厅、文创平台、文化聚落等多个产业的计划正在推进之中。
这个计划的其中一部分,是让那些仍留在大山里的青年跨过海峡,进入大陆都市。除酒吧老板外,杨品骅的另一身份是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副理事长,近年,经他介绍到北京来读书、实习、工作的台湾少数民族青年已有十几位,还有十多个表演团体通过协会到大陆各少数民族地区参加交流活动。
此外,该计划还希望帮助台湾少数民族地区的农副产品远销大陆各地,提高走不出部落的乡民收入。“我们在外面打天下,然后将怎么挣钱的本事带回部落,也让他们知道,不是出身自部落就应该捱穷。”
言语间,夜幕降临,Va酒吧里的顾客熙来攘往。如今,小店已有数百位较为固定的熟客,据杨品骅介绍,这些人大多到过台湾或喜爱宝岛,现在他们大多能准确地指出台湾少数民族各族群的分布位置,描绘各地风情。
大学期间,杨品骅与生俱来的好嗓音让其唱遍台北忠孝东路的酒吧,赞美山高水长的少数民族山歌是其拿手曲目。如今,每逢周五,他仍会拉上乐队、握起麦克风在Va的小舞台上表演。
杨品骅说,只要华人世界还在传唱《高山青》,台湾的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就有机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