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龍躉
香港新聞網2月22日電 據香港《晴報》報道,今日是農曆年初七人日,也是放生高峰期。有環團調查,發現9成魚店均有外來品種沙巴龍躉出售,並於3個酒樓發現“鼠王斑”等新混種斑,亦收到舉報在香港野外發現沙巴龍躉幼魚。環團憂慮,市場開始研發複雜的混種魚、沙巴龍躉亦可能出現野外繁殖之個體,如屬實或會對香港海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籲市民勿放生。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與綠色力量於2017年進行之沙巴龍躉的市場調查,調查35個街市及其周邊地區,發現近9成店舖皆有出售沙巴龍躉的活體。環團同時獲得一張沙巴龍躉相,圖中沙巴龍躉體長僅約10厘米,屬未成年個體,於北角碼頭釣獲,但小於15厘米的沙巴龍躉過往在香港較罕見。
小型魚類 隨時被大量獵食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指,據沙巴大學的研究指,沙巴龍躉已能在圈養環境中成功自然產卵,“雖未能排除此小型沙巴龍躉是被野外放生,但亦憂慮沙巴龍躉有可能於香港野外繁殖。如情況屬實,或對香港海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團體又分別於西貢及美孚的酒樓魚缸中,發現3種新混種斑類,例如以杉斑(公)與老虎斑(母)混合而成“杉虎斑”;以蘇鼠斑(公)與老虎斑(母)混合而成“蘇虎斑”,及以老鼠斑(公)與龍躉(母)混合而成“老鼠龍躉”(又名鼠王斑)。
因沙巴龍躉須大量進食以支持其高速生長,如牠們於本港水域生長,大量小型魚類將被牠們獵食;牠們亦會與其他以珊瑚及石礁為生境的大型魚類爭奪棲息地及食物資源。
與本地品種雜交 污染基因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指,不介意市民食用這類魚,但放到自然生態環境,影響很大,“如沙巴龍躉與本地的老虎斑及花尾躉雜交,可能會造成基因污染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