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5月25日電 香港《文匯報》25日發表題為“穆迪誤判中國經濟 高估困難低估能力”的文章,全文如下:
評級機構穆迪昨日下調了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Aa3下調一級至A1,同時將評級展望從“負面”上調至“穩定”。中國財政部反駁,穆迪下調評級是基於不恰當的方法,“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供給側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事實上,中國經濟今年取得“開門紅”,第一季度GDP增長6.9%,超乎預期,經濟結構亦持續轉型優化,“一帶一路”建設扎實推進。隨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果逐漸顯現,經濟煥發新活力,債務可控,金融穩定,必將證明穆迪的判斷“跌眼鏡”。
穆迪此次下調中國評級主要是基於三個理由:一是中國債務規模快速增長;二是改革措施難見成效,經濟增速減緩;三是地方債和企業債增加,削弱中國財政的穩健。從數字來看,雖然中國2016年經濟增速降至6.7%,為1990年代以來的最慢,但必須看到,今天的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GDP總量相比上世紀90年代增長20多倍,以如此大的體量能夠保持6%-7%的中高速增長殊為不易,更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水平。
至於債務水平,穆迪預期2018年左右中國直接債務佔GDP的比例將達到40%,並在2020年接近45%的水平。但事實上,中國去年的債務佔GDP比重為36.7%,展望未來幾年變化不大,風險總體可控。近幾年,中國政府大力施行“三去一補一降”,雖然經濟增速有所降低,但提升了經濟增長的質量,提升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後勁。這本是中國經濟良性發展的要求和趨勢,但穆迪只看到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負面因素,忽略正面因素,明顯高估中國經濟的困難,低估中國改革轉型的能力。
中國過去兩年去槓桿取得良好成效。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數據,截至2016年3季度末,中國總體槓桿率為255.6%,比同期的美國、英國、法國,以及亞洲的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平均的279.2%都要低,且上升速度明顯放緩和趨於穩定,說明中國債務風險總體可控。與此同時,中國人喜歡存錢,內地居民儲蓄率相當於收入的40%,為境內融資提供充裕資金。再加上中國高達3萬餘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充足的財政實力管控債務風險。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一季度GDP增長6.9%,主要經濟指標表現好於預期,反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效果不斷顯現,首季民間投資已加速至一年多以來最快,潛在增長動能不容低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雄安新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等重大建設的推進,更為中國經濟平穩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動力。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春季報告中,已經用數據表現出了對中國經濟的樂觀。IMF把中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長預期都調高了0.2個百分點,這與調低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增長前景形成鮮明對比。評級機構不看好中國經濟,反而下調中國主權評級,難以令人信服。
美國主導的信用評級機構長期壟斷市場,評級方法存在明顯缺陷,主觀性強,缺乏前瞻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評級機構都未能起到預警作用。2010年西班牙的失業率已近20%了,政府負債率達100%,卻坐享AAA級評級。如今穆迪再出怪招,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姑妄聽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