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5月26日電 香港《經濟日報》26日發表題為“儲局縮表減震盪 慎防爆黑天鵝”的文章,全文如下:
聯儲局公布5月議息紀錄,市場除尋找6月加息綫索外,更關心如何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儲局預告會以漸進而可預期的方式進行,調控市場預期,以免縮表時引發金融市場大震盪。
議息紀錄指,雖然首季經濟表現與通脹略遜預期,但經濟增長與通脹的前景並沒轉變。市場解讀為儲局快將再加息,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反映6月加息機會回升至100%。
縮表力免意外 過程盡量沉悶
惟市場早認為儲局若不在6月加息,7月亦會加,故更關注儲局會否如期年底開始縮表。規模多大?步伐多快?
此因縮表像當年量寬擴表一樣,同是史無前例,故縮表會造成多大衝擊,難以逆料。而擴表的3.6萬億美元衍生的天量資金,流入實體經濟少,湧入資產市場多,令環球資產價格瘋漲,未來一旦縮表,資產市場很可能回落,會否觸發過度反應引發債災股災?
對此,相信儲局亦和市場一樣心裏沒底,不敢輕率,惟有跟市場早作溝通,調控預期。儲局3月議息時已首次討論縮表,提醒市場縮表已進議程;今次同意縮表的大體提案,更透露特點是每月設縮減金額、超額資金重投債市、先由低額度開始而每季上調,明顯是要讓市場安心,縮表只會審慎按步而行。
雖然紀錄沒提及縮減規模,但有儲局官員放風說縮2萬億美元。至於何時達標,前儲局主席伯南克主張用4至5年時間,但市場估計可能最初每月縮20億美元,最終提速至100億美元,意味或要用上20年。連鷹派的費城聯儲銀行行長哈克日前亦放風,形容縮表過程“可預測、緩慢和盡可能沉悶”。
成亞洲提款機 港怕炒家衝擊
儲局縮表的取態明顯是摸着石頭過河,先小規模做,看市場反應和承受能力再作決定,總之是防震盪,不出意外至上。儲局用意如此,卻不一定不爆黑天鵝,皆因過去8年環球市場一直浸泡於海量熱錢,誰都不知埋下了多少炸彈,一旦縮表觸發熱錢急走,個別環節會否出現資金鏈斷裂?會否引爆連鎖反應?衝擊將多大?儲局與各界都不能掉以輕心。
香港更須特別留神,累計已有1,300億美元量寬熱錢流入,且本港資金自由進出,一直是亞洲區提款機,縮表下或要承受特別巨額的資金流走,更有國際炒家趁勢衝擊本港金融市場圖利的風險,促使港息被扯高,港樓亦恐將面臨重壓,港府與業界實須及早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