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6月5日電 香港《經濟日報》5日發表題為“恐襲停不了 美歐須攜手反恐 ”的文章,全文如下:
英國年內已發生三次恐怖襲擊,令人憂慮恐襲已成新常態,防不勝防。美歐的政經合作雖愈行愈遠,但恐襲是當前全人類的共同威脅,各國應加強合作打擊,絕不能獨善其身。
頻在歐洲施襲 ISIL威脅日大
這是英國10周內第三宗恐襲,也是倫敦第二度發生恐襲。三次襲擊雖然互不相關,但倫敦兩次恐襲都是採用了“伊斯蘭國”(ISIL)倡議的獨狼式襲擊方法,就是先用車撞向人群,再用武器施襲;而ISIL對曼徹斯特恐襲認責,再加上在4月法國總統大選期間也發動恐襲,凸顯ISIL對歐洲的威脅愈來愈大。
ISIL頻頻在歐洲施襲,或試圖影響法英選情,歐洲人近年雖然面對多次恐襲,但對投票的影響其實不大。ISIL在巴黎施襲,對主張限制及驅逐非法移民的極右翼候選人馬琳勒龐似幫上一把,但最後亦未能勝出。故ISIL在英施襲,恐怕也不會左右選情。
恐襲對金融市場造成的衝擊相當有限。以巴黎和曼城恐襲為例,盡管有人可能趁機在市場上下其手,但民眾對恐襲新常態已慢慢適應,故市場沒太大反應,股滙只出現短綫波動。
美國和歐洲在全球化、北約和氣候問題的分歧,愈來愈大,但面對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威脅,大家都有着共同敵人。文翠珊指英國最近三次恐襲根源,都是伊斯蘭極端主義的邪惡意識形態作祟,必須擊敗它,跟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指打擊恐怖主義是正義與邪惡之間的戰鬥,並非宗教戰爭,同出一轍。
盡管美歐愈行愈遠,但面對ISIL威脅,理應摒棄成見,加強情報交換和其他反恐合作,攜手打擊ISIL,才能有效保護國民利益。針對恐怖分子利用社交媒體散播仇恨思想,甚至策劃恐襲行動,政府應與互聯網公司、各大社交媒體平台合作,遏止仇恨思想散播之餘,應探討及制定國際監管網絡協議,要在保護個人私隱上作出合適的平衡,別讓恐怖分子繼續有機可乘,在網絡上煽動和策劃行動。
情報交換治標 移民歸化治本
歐洲各國也需檢討移民政策,透過法例和行政手段,打擊社會對新移民的種族歧視,還需推出新措施,協助他們更易融入社會,才能避免他們被邊緣化,遭恐怖分子招攬成為秘密棋子。
美歐須攜手合作反恐,加強情報交換和監管網絡治標,如何讓新移民融入才是治本,只要標本兼治,才能徹底剷除恐怖主義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