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6月8日電 香港《大公報》8日發表題為“公共交通服務質素有待提升”的文章,全文如下:
運輸及房屋局昨日發表《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報告》,局長張炳良在記者會上作了詳細解說。這是本港近年規模最大的一次公共交通策略性研究,其決策和成果將會對市民的出行及日常生活帶來直接影響,值得關注。
有關研究,在策略上應該是明確的,目的就是要改善現時鐵路以外各項公共交通工具的服務質素和效益,從而令到全港公共交通狀況得到提升,市民大衆出行可以有更多和更便捷的選擇,達到“暢行”的效果。
事實是,以本港作為一個都會級大城市,地狹人稠,目前在公共交通服務上的整體質素和表現可以說是差強人意的;據二○一四年一項國際調查結果顯示,本港的公共交通服務在全球八十多個大城市中名列前茅,而目前全港市民使用公共交通作為代步工具的比率亦達到九成,為全球之冠。
但與此同時,無可否認,市民對公共交通服務的需求和滿意程度,包括候車時間長、車廂擠迫、路面塞車、行車安全以至車費方面,都嘖有煩言和要求改善,市區舊區和新界新市鎮的居民意見尤為強烈。
因此,昨日出爐的《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是否成功、是否具針對性和能够解決問題,只能從日後實際施行效果去作出驗證,有關當局在作出整體和長遠規劃的同時,仍必須按照使用者即乘客的具體反應不斷去作出調整和改善,公共交通服務才有可能真正成為市民的“恩物”以及城市的“品牌”。
從乘客量而言,專營巴士是僅次於鐵路的最大型公共交通工具,每天載客量達到四百萬人次,不少市民仍以路綫較為密集、車站距離較短的巴士作為出行或接駁鐵路的工具,但目前市民對巴士服務不滿的地方不在少數,包括行車路綫和車站設置不科學、不合理,以至一些路綫乘客寥寥,一些路綫卻經常“迫爆”,而過多路綫重複的巴士在路上行駛亦是造成大塞車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都是市民乘客普遍要求巴士公司改善的地方。
研究報告透露公共巴士將推出兩項試驗性的新服務,一是推出不設企位、位子較寬、停站較少及收費較高的長途巴士服務,二是在乘客量有增長潛力的地區開辦中型穿梭巴士服務。兩項新猷,聽來都頗具新意,在服務對象上亦確有需要,值得推行。
除巴士外,的士亦是市民關注的另一重點交通工具,報告提出:改革個人化“點對點”公共交通服務已迫在眉睫,提升的士服務須雙管齊下,既引進少量專營的士(約六百輛),亦改善現有一萬八千多輛普通的士服務水平,建議下屆政府以早前建議的專營的士方案作基礎,制定法案施行。
看來,為配合全港新市鎮發展需求,研究報告發表後,本港公共交通的服務質素在未來數年將會有較大的提升,滿足市民對衣食住行方面的實際需要,而關鍵在於服務質素要有真正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