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百年真鼎鼎,萬事總悠悠”——訪周南

时间:2017-06-23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電 題:“百年真鼎鼎,萬事總悠悠”——訪原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董會峰

  追憶香港回歸,周南是位繞不開的人物。上世紀八十年代率團進行中英談判,九十年代擔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並參與籌備香港特別行政區,他親歷了回歸的每個重要時刻。

  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從香港問題的解決到中國近百年史,從個人身體狀況到心愛的古詩詞、線裝書,已90歲高齡、甚少直面媒體的周南老先生一口氣聊了一個多小時。

  “20年的實踐證明,小平同志當年的預判是精準的”

  不論在個人傳記還是過往文章,周南提到香港問題言必及“小平同志”。一走進周南家的客廳,牆上醒目處,還掛著當年陪同鄧小平接待外賓時開懷大笑的合影。

  “回過頭來看,整個中英談判、香港問題的解決一直是小平同志親自領導的,而且很多問題是他親自參與的。”周南談到當年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一開始便說,“我們祗是當個小兵。”

  周南回憶,早在1982年初,鄧小平就提出瞭解決香港問題的兩點方針,一是必須在1997年全部收回香港地區和在不損害國家主權的前提下,保留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二是要根據會出亂子的這種可能來安排一切。

  “20年的實踐證明,小平同志當年的預判是精準的。”周南說,鄧公當年就擔心“香港會出亂子”,並就此在與撒切爾夫人談判時說出“分量很重”的話。

  彼時,部分英國人認為鄧小平在虛張聲勢,但時任英國駐華大使、“中國通”柯利達(PercyCradock)認為,事關中國人的民族利益,鄧小平是不會讓步的。

  鄧小平曾指出,不安定的因素存在於香港內部,也存在於某些國際勢力。周南認為,現在依然如此。香港內部的積極力量是主流,但要警惕“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周南在最新一期香港《紫荊》雜誌上撰文稱,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不走樣,不變形”,首先要“不忘初心”。

  他向記者具體解釋,一個是強調國家主權不容損害,“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另一個是充分估計出亂子的可能並做好應對。這兩點論是“不忘初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貫徹于香港回歸前後的全過程。

  經過20年的實踐,周南堅信,“一國兩制”已取得了巨大成功,未來一定會攻堅克難、向前發展。對於港人關注的“2047”問題,他說,屆時香港還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點絕不會變,誰要想變,誰是痴心妄想”,“2047如此,3047如此,4047還是這樣”。至於“一國兩制”是否會有調整,要看屆時中國的發展。

  周南再次借用鄧小平的話說,到時候中國進一步發展了,我們對待香港問題也不會那麼小氣。

  “百年真鼎鼎,萬事總悠悠”

  在傳記《周南口述:遙想當年羽扇綸巾》一書中,周南曾提到其對古書的喜愛。在聯合國工作十餘年後,周南“差一點”就去了當時正在醞釀的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工作。

  如今,周南在家中最心愛之物就是那一整牆的線裝書。“我對現在常說的文化自信很感興趣”,他說,中華民族經歷浮沉,但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強的生命力,並對中華民族的團結、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香港回歸10周年前夕,周南接受中新社專訪曾送給記者當時所寫詩作。10年過去,他仍保持著寫詩的習慣,採訪現場還吟誦近年的作品,講其中的典故。

  “百年真鼎鼎,萬事總悠悠。”這一句,周南最愛與人分享。他解釋說,一百多年來,中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失敗與奮鬥中實現民族復興。他本身從下田種地到參與外交事務,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結合。

  周南提到,第一次到香港是1951年,那時的香港是個小漁村,“還不如上海和廣州”。香港的經濟騰飛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正是隨著內地的改革開放才發展成世界金融、貿易等中心。

  “香港離開內地就沒有今天的繁榮。”周南說,香港還要繼續發揮其制度優勢,與內地互補。“‘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都近在咫尺。問題在於你會不會抓住。”

  採訪時,外邊正下著雨。周南身著便裝,手執一把紙扇,手勢豐富,侃侃而談。除了耳朵有些背,思路清晰。言語中透出這位“詩人外交家”對香港的一片深情。

  據身邊人士透露,周南現在每天仍快速翻看多份香港報紙,瞭解香港發展的最新動態。(完)

  • 上一篇:兩岸四地當代書法名家精品展在港開幕
  • 下一篇:“台灣食品節”登陸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