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港媒:趨利避害研輸外勞 紓緩勞動市場緊絀

时间:2017-06-23

  香港新聞網6月23日電 香港《文匯報》23日發表題為“趨利避害研輸外勞 紓緩勞動市場緊絀”的文章,全文如下:

  候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昨日指,本港面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一些人手短缺的工種,例如院舍護理等,可能需要考慮輸入外勞。人口老化、勞力短缺是本港經濟發展和社會服務的掣肘問題,新屆政府能夠尋找新思路、提出新辦法來解決,方向值得肯定。香港勞動力市場細小,開放當然會帶來衝擊,但這不是固步自封的理由,關鍵是要做好規劃、趨利避害,找到保障本地就業和滿足勞動市場需求的平衡點,解決人手不足而衍生的種種難題。

  香港人均壽命之長名列全球第一,長壽固是個人福氣,但若沒有做足安老服務應對,社會問題就會出現。羅致光推算,30年後,本港85歲以上人口將為現時的4.2倍,100歲以上人口更是現時的10倍以上,安老服務需求自然急劇增加。政府應該從現在開始就制定長遠規劃,以滿足未來之需。例如照顧長者的安老服務,工作繁重,收入和前景並不吸引,年輕人不願入行,部分私營院舍更因員工欠缺愛心和責任心,質素良莠不齊,虐老事件時有所聞。人手短缺而且素質參差,已成為本港安老院舍發展的最主要制約因素之一。資料顯示,去年政府津貼的院舍有302間,資助名額有27,100多個,長者申請入住平均輪候時間要24個月,單單前年就有近6,000名長者在輪候期間過身。顯然,通過輸入外勞紓緩安老服務業人手不足問題,應該是一個重要選項。

  不僅安老服務業,本港不少服務性行業亦面對人手不足、急需補充“新血”的困擾。但除了家庭傭工之外,其他行業要引入外勞限制多多,本地勞工團體擔心被搶飯碗,或拉低本地工人工資,抗拒輸入外勞政策,這對香港是否有利,值得思考。

  對比周邊地區的外勞政策,應該可以看到輸入外勞對社會發展的利弊。本港最常對比的城市新加坡,對輸入外勞採取較積極的態度。新加坡500多萬人口中,外勞有100多萬,外勞多從事本地人不願意做的工作,包括較辛苦且工資較低的工種。新加坡連續17年被評為“亞洲駐外員工最宜居城市”,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人均GDP更超越香港。相反,日本則採取非常保守的輸入外勞政策,外勞只佔其勞動力的2%左右,勞動力老化被視為日本經濟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日本近年不得不面對現實,增加外勞數量,去年首次突破百萬大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對人口急速老化,香港應吸取別人教訓,借鏡可取經驗。

  抗拒外勞或許可以保住部分人眼前的飯碗,但長遠而言,必然令香港勞動力成本高企、效率不足,削弱整體競爭力。當局必須以前瞻性的思維看待輸入外勞問題,不能讓勞動力市場長期失衡。新一屆特區政府班子即將上任,市民均期待新班子施政有新思維、新作風,帶領香港突破困局。在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保障待遇的前提下,對於有限度、針對性地輸入勞工,滿足香港長遠發展所需,各界應理性探討、尋求共識。

  • 上一篇:大公報:行會新班子有力助林鄭施政
  • 下一篇:昂坪纜車重開 蘇錦樑:不能錯過的旅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