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星島日報:貨櫃屋須周詳規劃配套

时间:2017-09-21

  香港新聞網9月21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21日發表題為“貨櫃屋須周詳規劃配套”的文章,全文如下: 

  社會服務聯會落實統籌“共享房屋”計畫後,進一步考慮與發展商合作,在新界未發展土地上搭建貨櫃屋,以應付輪候公屋者的廉租暫住需求,事成可以增加基層過渡性住屋供應;不過,涉及的技術問題,由規劃用途、交通及社區配套至居住安全,遠比“共享房屋”複雜。

  日本等地已有組合屋之設,採用隔熱防火材料,搭建方便,有些具備獨立廚廁,五臟俱全,並非如現時本港地盤上出現的貨櫃箱改裝住屋般閉塞悶熱。如果各方面條件配合得宜,興建這類“優質”貨櫃屋,不失為向基層提供過渡性居所的又一條出路。

  當初大家把注意力放在由政府在閒置官地上搭屋,不過,政府目前連興建居屋和出租公屋的土地都不夠,如果有空地,應該優先興建傳統公營房屋,可容納住戶比組合屋為多,住戶也不必在臨時約滿後又再搬遷。

  障礙重重短期難成事

  現在社聯稱有發展商願意以一元象徵式租金,把旗下部分短期內不會發展的土地,租給社聯統籌搭建貨櫃屋,計畫因而不必搶佔官地,但是由規劃、安全要求到社區和交通配套,都有大堆障礙和難題待克服和解決,恐怕不可能像“共享房屋”般在短期內成事。

  “共享房屋”的優點,是已經有成功先例,而且身為市區空置居住單位,不存在改變土地用途規劃和交通配套問題,只要符合結構和消防安全,即可入住,缺點是供應量有限。

  私人發展商的未發展土地,大部分是規劃作農地用途,而且地處偏僻,因而不急於補地價改變用途興建住宅,交通配套也不成熟。這些偏遠農地,就算經過層層討論後獲批准改變用途,真正適宜住人還要計及交通網絡,包括道路建設和公共交通服務提供,還有水電煤排污等通盤設施,是否由政府包底?補地價又應如何算法?如何避免良好構思被指為官商勾結引發政治風波?都要作通盤仔細考慮,把問題逐一解決。

  助紓緩劏房加租壓力

  貨櫃屋本身的構造亦要嚴謹構思,有人認為可搭建到十層高,住人愈多愈好,但是要考慮鄉郊環境和交通壓力之外,還要考慮承受風災的能力,以及能否符合消防安全。貨櫃屋一定要住得舒服過劏房、安全過劏房,總不能以低廉租金吸引劏房住戶去降低居住質素。

  最後是管理問題,上世紀政府讓輪候公屋人士棲身的臨時房屋區,發展到後期,有籃球場、街市、社區託兒服務,避免像初期徙置區般成為青少年罪案溫牀。此外,租戶入住須清楚明白只是暫時居所,約滿後要遷出,發展商收地要提早通知營運者,避免產生抗拒遷拆事件。

  比起主力由民間安排,政府從旁鼓勵和提供方便的“共享房屋”計畫,貨櫃屋需要政府更大程度的參與,當局在回歸前後大建公屋,終於令臨屋區成為歷史名詞,現時受到建屋土地不足的掣肘,劏房租金又不斷上漲,如果有更多以輪候公屋人士為對象的過渡性住所供應,也有助紓緩劏房租金上升壓力,廣泛惠及基層。

  • 上一篇:港媒:市場樂觀看縮表 央行嚴陣以待
  • 下一篇:香港商報:以新思維擴展住屋供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