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23日電 香港《文匯報》23日發表題為“調低評級了無新意 兩地經濟前景向好”的文章,全文如下: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繼日前調低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後,昨日又將香港的長期信用評級由AAA下調至AA+。標普調低內地和香港的信用評級,是建基於了無新意的錯判,以“倒後鏡”睇問題,結論自相矛盾,並未真實反映內地和香港的經濟實況,低估內地“去槓桿”的成效,以及內地經濟穩健增長對香港的積極作用。市場有充分理由對內地和本港的經濟前景保持信心,不必因“不靠譜”的評級決定而有動搖。
標普對內地降級的理由,主要是指內地長期且強勁的信貸增長,增加了金融風險。對此,中國財政部反駁指,標普忽視了內地金融市場融資結構的特點,是基於發達國家對內地經濟的誤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強調,降級與內地近期的正面發展不相符,近期內地信貸情況明顯改善,而香港已建立完善的市場架構和強而有力的監管制度,有力防禦標普所指來自內地的溢出風險。標普此次調低內地和香港的信用評級,犯下了以下三個錯誤。
首先,後知後覺,人云亦云。今年5月,穆迪就以相同理由降低內地和香港的信用評級,標普如今作出相同動作,不過是盲目跟隨。實際情況是,內地努力去槓桿,去年底,內地非金融企業槓桿率為166.3%,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降或持平,信貸佔GDP的比例更比去年一季度降低了4.2個百分點,連續3個季度下降,債務壓力明顯減輕。渣打香港中國宏觀策略師劉潔表示,標普行動只是與其他兩間評級機構“拉近距離”,觀點無創新。內地廣義貨幣供應(M2)增長續創新低,去槓桿已初見成效,雖然成效非一蹴即就,但最重要是增速減慢中。
其次,標普忽視了中國與西方的經濟結構性差異。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儲蓄率高達GDP的50%,是美國的3倍。居民的儲蓄通過金融中介轉化為企業部門債務,銀行貸款在社會融資中佔據主體地位,但內地外債少、外儲備高達3萬億美元,有能力支較高水平的債務。因此,只要審慎放貸、強化監管,完全可以保持金融體系的穩健。標普把握不準中國經濟結構、金融市場的特點,簡單地以西方的一套來評判中國的問題,難免作出錯評判斷。
再次,標普下調香港評級的解釋自相矛盾。標普一方面因香港與內地關係密切而調低香港的評級,但同時把香港的前景展望從“負面”上調至“穩定”。標普還認為,香港與內地的聯繫屬建設性,未來3年內地的實質經濟增長料達6%,香港經濟增長以致人均產值增速均能受惠,有望好過其他高收入地區,而香港的穩定繁榮,有利於內地改革及與全球接軌。香港與內地關係密切,正是香港經濟穩定發展的最大優勢,標普對香港短期看淡、長期看好,根本說明其調低香港評級理由牽強、自打嘴巴。
今年以來,內地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9%,高於預期,經濟增速已經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中高速區間。同時,內地的貨幣供應增速正在逐步下降,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外匯儲備規模連續7個月穩步增加。香港上半年經濟增長亦高達4%,特區政府和多家大行都上調了香港全年經濟增長預測。因此,內地和香港信用評級被調低,中國金融系統被響警報,我們權當是善意的提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