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25日電 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創科博覽”昨日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開幕禮上表示,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獨特機遇,可開闢創科新天地,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認為,香港可打造成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建議完善內地與香港創科合作機制。至於特首林鄭月娥則指出,可運用創科驅動“再工業化”,引進以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及物聯網為本的高端製造業。《大公報》認為,由此可見,香港創科發展潛能巨大。
創新科技已成為驅動全球經濟的新引擎。即使香港創科發展起步遲緩,但只要急起直追,仍未為晚也。事實上,背靠內地的香港,可以結合深圳創科中心發展,進行優勢互補,不但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還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創科中心。不過,一如解決房屋問題,政府需要有新思維,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包括調整積極不幹預的傳統做法與加快研究制定產業發展政策,發展創新科技才能事半功倍。
香港創科發展如要取得實質成果,下列三方面要下更大的工夫。(一)實施“銀彈”政策推動創科發展。科技研發投入大、風險高,不可能單靠私人企業投資,尤其是香港創科仍處於起步階段,政府主導角色十分重要,不單只是促進者、推動者,還要主動積極作為,推動創新科技發展。例如政府直接參與投資具有轉化成為商業應用潛力的科研項目等等。當局可考慮成立金額規模達三至五百億元科技研發基金,大舉在創科上投放資源,才能有望後來居上。
(二)加快制定創科產業發展政策。目前最重要是吸引創科人才與企業進駐香港,一套完善推動創科發展的產業政策實在不可或缺。當局宜就放寬科技專才來港定居、企業科研稅務寬免、全面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等方面,在政策措施上作出調整配合。因此,政府有必要設立一個跨部門機構去統籌研究,制定出適合香港創科發展的一套產業政策。
(三)加強與內地創科合作。最近香港科技大學設計的水底機械人“白鯨”獲得世界賽總冠軍,反映香港的大學科研基礎具有相當實力,但在科研結果轉化成為商業應用方面仍有待提高,而深圳完善的創科生態鏈可補香港短板。事實上,港深創科合作空間很大,位於落馬洲河套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視為港深兩地合作的重要平台。當局應加快規劃建設、提早選定科研合作項目,生物醫藥、智慧城市及機械人等技術,相信是優先考慮項目。
近年香港創科生態環境與氛圍不斷改進,這次“創科博覽”展示了二十項中小學生及企業的科研成果,令人眼前一亮,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港設立的創科中心昨日正式開幕,將為香港創科發展進一步添加新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