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28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新學期伊始,是學生情緒問題爆發高峰期。青年協會調查發現,逾半數受訪中學生和大專生有抑鬱情緒表徵,另外近四成學生新學年壓力指數偏高,人數較去年高逾一成,是三年以來新高。有社工表示,部分學生出現情緒困擾時傾向不向別人傾訴,反而會於社交平台上發帖文,雖然可紓緩情緒,但亦有機會面對他人的負評,或會令情緒問題惡化。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在本月初訪問三千四百四十一名中學生及大專生,以問卷方式計算抑鬱情況和壓力指數。結果發現,逾半數受訪學生抑鬱量表評分達十六分或以上,即出現抑鬱情緒表徵;另外有近四成學生自評壓力指數,以滿分為十分計,達七至十分,屬於偏高。相較去年同期調查,壓力指數達偏高的學生人數增逾一成,屬三年來的新高。
調查又發現,最多受訪學生不開心時選擇聽音樂、打機、向人傾訴等,但也有近四成七人以“藏在心裏,扮無事”等較消極方式處理負面情緒。青協全健思維中心督導主任、註冊社工徐小曼指,不少學生遇情緒困擾時不會直接表達,可能傾向於社交平台上抒發,“對他們來說,可以紓解情緒,但也有機會收到他人負評,要了解會否令情緒問題惡化。”
她又強調,近年青少年情緒健康引起廣泛關注,公眾對朋友間出現情緒或行為異常的意識有所提高,但並非人人都懂得以同理心作出回應,“不要去否定他們的情緒,像調查顯示那樣,‘好少事啫”、‘好多人仲慘過你啦’等說話容易弄巧反拙;其實不用說太多,簡單如輕拍膊頭、陪伴或一起食飯,已可讓對方感到被理解及關心。”
另外,青協“關心一線”去年九月至今年八月期間,收到逾一萬九千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較去年同期上升二千六百宗,另外有逾一萬六千宗與校園生活相關,當中逾七十宗個案曾有自殺念頭,較去年的一百多宗有所回落。
熱線負責人、單位主任吳錦娟指,每個人處理情緒的方法都不同,不一定要宣諸於口,最重要是意識到該方法對自己是否有效。另外,若家長及教師在遇到學生不願說出心底話時,毋須勉強對方,可表示“不想說也不要緊,我隨時可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