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義工長期服務獎”得主,左起:黃瑞甜、盧瑋霞及蘇仲平,均已年過80。香港文匯報記者顏晉傑 攝
香港新聞網9月29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施比受更有福,義務工作發展局昨日頒發“香港傑出義工獎”,表揚在義務工作方面有卓越表現的義工及長期參與義務工作人士。有婆婆即使達90歲高齡仍堅持繼續服務社會,每星期兩天到醫院包裝藥物,更指會一直留在醫院服務至被“趕走”。
義務工作發展局今年增設“義工長期服務獎”,表揚20名於過去20年來持續參與義務工作的人士,當中最年長的盧瑋霞已屆90歲,她自1995年開始一直在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協助包藥物,現時每星期仍會兩天由杏花住所自行乘港鐵到柴灣,再轉車到醫院的藥房包裝藥物。她表示,暫未有“退休”打算,會一直留在醫院至被“趕走”,或精神狀況不能應付工作。
20義工獲頒長期服務獎
盧瑋霞到醫院擔任義工亦是出於機緣巧合,她本身是家庭主婦,一生之中只曾在日軍侵佔香港期間短暫工作,最終因為一次到醫院參觀時碰上藥房招募義工而開始了逾20年的包藥服務。
她指自己雖然年紀大,但精神仍然充沛,試過在一日內最多包裝約10萬粒藥,且絕少出錯:“我工作時不會聊天,別人說話我也不會理會,我要數大數目的藥物,說話會打亂我,如果病人不夠藥食會很辛苦,這份工作要有責任感。”
盧瑋霞表示,做義工令她變得更開心,精神亦愈做愈好。她續說,自己在醫院任義工前的生活,大部分時間都是用於照顧孫兒,當日決定當義工的原因之一是希望可以做到身教,鼓勵女兒及孫兒幫助別人,女兒一家雖然已經移居美國,但每次回港度假時亦會陪她一齊到醫院做義工,孫仔在美國亦有在一間教會做義工。
另一名已85歲的婆婆黃瑞甜近年雖行動不便,不能繼續四出探訪其他有需要的長者,但亦繼續以自己的興趣服務社會,每日到社區中心織披肩供賣物會籌款之用。
她表示,過往到醫院及有需要長者的家探訪長者時,看到他們有不同需要,令她有動力繼續服務社會,不希望在仍有能力時便成為需要被幫助的一群。
至於退休前從事教育工作的伯伯蘇仲平,則是投入最多時間做義工的人,他曾於兩年內用4,800小時於義務工作上。他表示,已當義工逾50年,服務過青少年、街坊及長者等不同對象,並指自己今年已88歲,不能再跟以往一樣做前線工作,但亦可以運用知識及經驗帶領其他人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幫助。
與蘇仲平同樣從事教育工作的小學老師梁國成則獲選為傑出義工,他早年成立了非牟利團體“希望種子籃球亞洲”,為居於兒童之家的小朋友、基層兒童及邊緣青年提供籃球訓練,希望協助他們提升自信,並因而獲選為傑出青年。
他之後更利用傑青的平台與更多社福機構合作,現時除了繼續教小朋友打籃球外,亦帶他們做義工,指義務工作可令青少年有存在感,協助他們找出自己的能力和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