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3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3日發表題為“應避免集體休閒變‘大災難’ ”的文章,全文如下:
內地“十˙一”國慶和中秋假期,成千上萬民眾集中於黃金周自駕出門遊玩,汽車擠滿全國公路,形成交通“血管大栓塞”,車龍延綿百里龜速前行,不少人困在車內捱盡苦頭,公共交通也大受影響,中港直通巴士就有近二百班取消,逾五千旅客行程受阻,苦不堪言。這次塞車“大災難”,反映內地長假過分集中,對社會、經濟與環境都弊多於利,須有大變革;此外,全國私家車數量是否過多的問題,也值得深切思考。
有關黃金周是好是壞,討論非今日始。當年政府將國慶前後的假期連起來,組成七天長假,讓民眾盡情玩樂,其目的有二:一是帶動內部消費,提振旅遊業與零售業,刺激經濟增長;二是給在職人士享受休閒生活,度假後可提高生產力。這政策原意不錯,但時移世易,隨著民間迅速富裕起來,豪花旅遊成了強勁潮流,民眾蜂擁“入侵”各地景點,給交通、住宿與景區管理帶來巨大壓力,特別是擁有汽車的人愈來愈多,終於把公路塞爆。
汽車暴增 成鋼鐵洪流
中國內地私家車的增長率確實十分驚人,二○一五年底個人名義登記的小型載客汽車,就達到一億二千四百萬輛,比二○一一年暴增一倍多,這還未計算許多可以“私用”的公家車輛。今次成為大塞車源頭之一的深圳,私家車數目便居全國城市第三位,超過三百萬輛。“有車一族”急速膨脹,如果不約而同一窩蜂於黃金周駕車外遊,公路的負荷如何巨大,完全可以預計。
這股澎湃的鋼鐵洪流停滯於公路上進退不得,導致多個問題。首先,駕車者長時間被困汽車內,身心都極度疲累,集體度假玩樂變成集體受苦,與休閒的目的背道而馳;此外,道路動脈淤塞,公共交通沒法正常運轉,載客巴士大量班次要取消,以萬計乘客浪費的時間如以金錢計算,經濟損失肯定極大,經營的企業因而慘蝕更不在話下。
從環保的角度看,以十萬計汽車堵塞於公路上十多小時,排放廢氣造成的空氣污染,必然非常嚴重,對駕車者與公路附近地區居民都有不良影響。
分散假期 減堵塞機會
黃金周本來的目的是谷旺旅遊業,但當各地旅客如洪水般湧到,一下子把景點“淹沒”,帶來的收益便難以抵償所受的壓力。近年杭州西湖與北京長城,便都遇到這種“快樂的麻煩”。
今次大塞車災難之後,預料有關黃金周的爭議又會再起:究竟職工放長假是否一定集中於同一段日子?還是將假期分散,由企業、機構和員工自行彈性編排?若做到這點,交通與景點的壓力便可攤薄,出現大堵塞的機會自然可減低。
更宏觀的問題是,當局如何以行政手段控制私家車的增長,避免汽車氾濫成災?這涉及對汽車市場的政策,以及私人擁有汽車的權利,對中國這樣經濟高速增長、中產階級膨脹的國家而言,要找出解決方法確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