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3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創科博覽2017昨日閉幕,壓軸項目《開創未來-為香港喝彩》論壇,邀請到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港科院創院院長徐立之等多名在創科領域有重大成就的嘉賓對談,分享如何在自身領域推動創科,以及對本港創科的遠見和願景。楊偉雄表示,特首早前已就創科提出八個方向,政府並預留100億元推動創科發展,相信效果會慢慢浮現,“香港創新科技非失敗,只是尚未成功,創科局對此有信心。”
楊偉雄表示,香港創科局於前年才成立,較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遲了19年,承認香港的確落後,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已就創科提出八個方向,政府亦已投放180億元推動再工業化,並預留100億元推動創科發展,相信效果會慢慢浮現。
料施政報告明確“力追”方向
楊偉雄希望在她首份施政報告下月推出後,會有明確方向讓香港“出力追”。
他指出,香港創新科技並非失敗,只是尚未成功,創科局對此有信心,也希望香港人對自己有信心,他形容發展創科“不是一個人的問題”,呼籲港人團結一致一齊做好。他又說,創科是為下一代和改善生活,並非與鄰近地區比較,並指深圳在十多年前都是從零開始,相信香港可以追上。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表示,大學以醫科、法律及金融科目最熱門,創科科目則較冷門。他指出,香港現有60%大學生是家庭第一代大學生,在美國這些第一代大學生都會傾向就讀容易向上流動的科目,但之後會有轉變,相信香港未來情況會改善。
去年獲頒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表示,人才是種子,需要灌溉才能成長。他以自己從事的研究類型為例,指研發生物科技最需要DNA樣本,但香港較難取得內地的樣本,希望施政報告可以關注,讓粵港澳大灣區的樣本進出更方便。
團結香港基金副主席馮國經則指出,要利用科技創造新思維,帶動出新模式和新產品,才能令大部分人受惠,製造新就業機會。他強調,一間大學不可只做教育和科研,也需要創新,如果無法將科技帶入人群就沒有意義。
他又認為,香港不可只靠本地的科研,也要輸入外國的科研技術,將之產業化,在創新的過程中,文科知識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