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4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房屋供應短缺,特區政府於本月起推出新的公屋富戶政策,凡在香港擁有物業、入息超出限額5倍或資產超出限額100倍的公屋住戶須交還其單位。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房委會一直沒有公佈推出新政策後預計能收回的單位數目,認為房委會有關做法為轉移社會對公屋輪候時間長的視線。他續說,至今接獲數百宗查詢及求助個案,對政策未經廣泛諮詢感到遺憾。
料事倍功半 難紓輪候長龍
文裕明表示,在舊有的富戶政策下,每年平均收回250個單位,他預計新政策下每年僅再多收回200至300個單位,對比現時長達28萬人的公屋輪候冊僅屬“杯水車薪”,但房委會所花的力氣卻很大。
他並指,部分住戶為保留公屋單位,將青年住戶的戶籍刪除,加劇社區老化,並引起民間矛盾。
文裕明透露,公屋聯會接獲不少求助個案,有居民指他擁有的士牌照,已超出資產限額;亦有出身原居民的長者住戶,從未回到其祖屋居住。他坦言,對政府強推新的公屋富戶政策感遺憾,認為應事先作廣泛諮詢。
文裕明表示,暫時未見樓市有降溫的跡象,認為公屋戶很難找到可負擔,且面積相若的樓盤或租盤,希望施政報告提出將居屋、綠置居及首置上車盤與市價脫。
他建議新建的房屋可打破常規,透過改變地積比,用盡土地資源,增加房屋單位的供應。
為增加房屋供應,有人建議將閒置的校舍改建為過渡房屋,以紓緩輪候公屋的壓力。出席同一節目的珠海學院建築系教授朱海山指出,改劃閒置校舍土地需時,建議當局在規劃的過程中豁免部分要求。珠海學院建築學系碩士畢業生朱榮臻解釋,將校舍改建為住所,需事先拆除校舍的非結構牆身及加裝新樓梯,並增加睡房及廚廁的組合屋,以觀塘道前聖約瑟英文中學為例,推算改建工程成本約9,300萬元。
全港關注房平台組織幹事陳穎彤指出,當局早有輪候公屋3年的承諾,惟實際上不少人至今已輪候逾5至6年,認為政府有責任推出過渡性的房屋,讓居民在輪候期間有安全及舒適的居所,冀政府資助有關改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