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0月6日電 6日在港公佈的一項研究發現,有74.8%的香港兒童每天使用電子產品多於兩小時,遠遠多於美國的20.8%及北京的47.4%,而過度及不當使用電子產品對兒童行為、學業成績及生理健康均有負面影響。
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在2011年至2015年間對681名兒童進行追蹤研究,該項研究在幼稚園(5歲)及小學(9歲)收集兒童電子產品使用、行為、心理社交及學業成績記錄。研究團隊又於2016年進行全港性研究,訪問7585名6至10歲小學生,收集有關電子產品使用和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風險。
結果顯示,幼童在5歲時看電視及玩電子遊戲時間越多,9歲時就有更大機會出現肥胖及行為問題,包括情緒問題和過度活躍,學業成績亦會較差。香港兒童花約一半課餘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在上課日子平均使用3小時,假期則平均使用7小時。他們主要使用電子產品玩電子遊戲(36.9%)、看電視(36.2%)、學習(20.4%)及上網(6.5%)。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與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風險有正向關係,但家長指導可以減輕這種關係。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表示,看電視和玩子產品都會減少兒童參與高質量及互動性強的親子活動的機會,影響兒童社交能力和專注力發展,同時可令兒童缺乏足夠運動,增加一連串生理和心理健康風險。
葉柏強認為,應該盡量避免兒童在夜晚或者臨睡前使用電子產品,因為這麼做或會影響睡眠質素。他指,適當及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對兒童成長有幫助,但家長應作出指導以避免風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