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6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建制派各黨派聯手成立“罕見病癌病關注組”,支援罕見病和癌症患者,關注組昨日與多個病人組織舉行圓桌會議,建議政府增撥資源以加強醫護人員培訓、為罕見病訂立官方定義、在治療癌症上推動公私營合作等。負責統籌會議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出,關注組將針對性就不同議題與不同政府部門商討,並透過立法會所有渠道包括質詢、動議等方法進一步游說政府。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相信,政府增撥資源支援罕病及癌症上,未來數月會有新進展,認為建制派聯合爭取對於政府及醫管局的壓力顯而易見。
“罕見病癌病關注組”昨日提出十點訴求,包括為罕見病訂立官方定義、設立“罕見病資料庫”、在治療癌症上推動公私營合作、引入癌症新藥物、要求政府增撥資源,以加強培訓醫護人員及社會服務等,關注組之後將與病人組織約見政府部門及醫管局。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主席曾建平指,一直強調要政府為罕見病作定義,質疑香港負責藥物審批的專家,缺乏臨牀處理罕見病的經驗,“但呢啲(罕見病)藥,入定唔入往往由呢班專家決定”,他明白醫管局評估將藥物納入名冊,會比較不同藥物的成本效益,但由於治療罕見病多數不會多於一種藥,若局方以挽救生命的價值作為成本效益考慮是不能接受。
癌症策略關注組成員麥嘉欣指,本港前年所有登記死亡人數中,有三成是死於癌症,但本港癌症患者往往是“三等病人”,需等待接受首次治療、藥物和心理等支援服務,因此提議在治療癌症上推動公私營合作,並設立專項性快捷藥物引進機制,縮短病人首次治療的輪候時間和盡快獲得新藥物。麥嘉欣又指癌症藥物昂貴,形容“藥錢貴過供樓”,建議政府降低癌症病人申請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的門檻。
會上亦有罕見病患者及家屬分享。Tara女士九歲及六歲的兒子,均在不足一歲時證實患有“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一周需洗腎三次,“現在有‘洗腎’喉,他們是辛苦的,因為會有感染,每次病發都很傷害身體”。她於一四年得知有新藥可以改善兒子體質及免洗腎之苦,不過每人每月藥費需高達二十萬元,一年共四百萬元的藥費令她卻步,Tara希望有關藥物能納入關愛基金資助範圍。
關注組成員包括葛珮帆、麥美娟、經民聯梁美芬、新民黨容海恩及自由黨張宇人等建制派議員。梁美芬說,本港對罕見病患者支援少,患上罕見病“不止影響一個病者,而是整個家庭”,故既然政府有盈餘,增加資助罕見病患者是理所當然。麥美娟直言“錢是第一步”,相信即使《施政報告》未有着墨,政府在明年《財政預算案》都會提及增撥資源支援罕見病及癌症,因此未來數月應有新進展,她說今次建制各黨派集合起來,對於政府及醫管局的壓力是顯然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