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9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9日發表題為“預示定向降準 開前瞻政策先河”的文章,全文如下:
今天是內地黃金周長假期後股市重開的日子,上周儘管滬港通及深港通都停開,缺乏“北水”灌溉,但港股全周仍能上升九百點。港股氣勢如虹與人民銀行在九月最後一天,突然預告明年“定向降準”,把存款準備金率調低,有利內銀股以至投資氣氛有關。今次人行預示“定向降準”為歷來首次,亦屬具前瞻性的金融政策,有更強的政策導向作用。
人行為支持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決定明年起向銀行“定向降準”。所謂普惠金融,是指銀行以可負擔的成本為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人士及農民等弱勢社群提供金融服務。人行對普惠金融貸款增量或餘額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在明年起實施“定向降準”。按人行規定,若前一年普惠金融貸款餘額或增量佔比達到百分之一點五的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可按基準比率下調零點五個百分點;前一年上述貸款餘額或增量佔比達到一成的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可再下調一個百分點。
向市場點明政策導向
存款準備金率是人行用作調控貨幣供應,影響銀行資金頭寸及息率水平的重要政策工具。簡言之,銀行接受客戶存款,要遵從人行規定按準備金率把存款留起不能外借,目前大型銀行的準備金率為百分之十七,即每收取一百元存款,只能把當中的八十三元外借。若銀行能把準備金率調低,不但有更充裕的資金頭寸,亦可賺取更多利息收入。
不過,現時採用的“降準”有滯後效應,人行因應經濟及資金狀況而“降準”或“升準”以調節經濟,產生的政策導向作用滯後及相對較微。反觀今次人行罕有地預示“定向降準”,點明銀行要達到預定普惠金融水平便可“降準”,不但開創政策先河,更重要是向市場點出明確的政策導向。至於銀行,亦不再是“無奈”地遵從,而是有償地執行政策,會有更高積極性去推動普惠金融,從而爭取“降準”,擴大資金自主及增加利息收入。
須防“下有對策”鑽空子
國際間採用寬鬆貨幣及金融政策,如量化寬鬆,雖然可令市場游資充裕,但資金往往變為炒作熱錢,流向實體經濟的不多。
中央近期打擊炒樓不遺餘力,各地限購、限貸政策此起彼落。最近,更收緊至嚴控銀行消費信貸,以防資金流入炒樓。在重重打擊下,國慶黃金周內地樓市迎來近十年來最淡銷情。在打擊樓市的措施漸見成效時,絕不容許寬鬆政策釋出另一種訊號使炒風再熾,人行今次容許“降準”的前提是推動普惠金融,有明確的政策導向,較一刀切的寬鬆應會更有成效。由於“降準”有前提,不用擔心會使寬鬆資金流向炒股炒樓。
若今次有導向、前瞻的貨幣政策收到預期效果,未來人行預示式的政策,料將陸續有來,令政策更能達到預期目的。當然,預示式政策須嚴防銀行再施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舊招鑽政策空子,亦要留意一旦宏觀經濟環境與政策不配合時,應如何執行。前瞻式貨幣政策仍須摸索,但中央財金當局有作為、敢創新,還是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