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10日電 香港《商報》10日發表題為“切實惠民生 讓市民獲得感更多”的文章,全文如下:
特首林鄭月娥將於明日發表她的首份《施政報告》,兌現競選政綱,宣示未來施政方略,其中,民生無疑是最受關注和期待的部分。不僅每位市民熱切期盼政府能切實解決民生問題,政府亦表明會致力於改善民生。據悉,此次施政報告將聚焦“土地、房屋、創新科技”三大主題,足見政府對民生議題的高度重視,希望通過推出系列政策,讓市民真真切切的擁有“獲得感”。
而如何落實民生政策,既要有重點地扶持有需要的基層,亦要盡可能地覆蓋性全面,惠及廣泛,關鍵是要了解民眾的訴求在哪里,如此才能化解民之所困,滿足民之所需。施政報告出爐前夕,不少團體和組織都前往政總,以不同方式反映民意,提出政策建議。例如用每年的港鐵股息津貼市民,資助偏遠地區居民乘搭各類交通工具,將兩元乘車優惠擴展至所有60歲以上的退休人士等;釋放未補地價居屋,落實“社企二房東”構想,重推“樓宇更新大行動”;推動“醫社合作”模式擴展社區層面的護理及康復服務,完善社區安老配套設施等等。可謂望之切切,主要聚焦就在於房屋、交通、養老醫療等方面。而根據早前“透風”,政府亦會著力圍繞這些方面,推出相應的措施和福利項目,改善民眾生活,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果如是,則幸甚。
房屋一直是困擾香港的老大難問題,激化社會矛盾,也是市民最急待解決的民生難題。私樓價格高不可攀,公屋供應也不能滿足。目前,公屋輪候申請多達15萬宗,平均輪候時間4.7年,眾多市民無所居,更是住得差。本屆政府多管齊下,廣納建議,力求多方法、多途徑改善市民居住環境,積極探索增加房屋供應。包括提出“首置上車盤”,增加置業階梯,致力於幫助年輕家庭上樓,讓市民看到“上車”希望;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檢視土地供應來源,為興建公屋鋪墊好基礎;同時運用創新方法改善市民的過渡性房屋和租屋環境,例如由政府及社聯牽頭推出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以及探討的“引進貨櫃組合屋”構想等。期待施政報告詳盡落實這些政策,有效紓解房屋之困。
而“行”亦是民生的另一重大問題。本港公共交通費用高,交通負擔重,一直為市民所詬病。消息說,林鄭此前提出構想,將會把政府每年從港鐵獲得的股息,用來補貼市民的長途交通費,最有可能通過八達通發出補貼,以此來減輕市民交通負擔。期望施政報告能明確規範補貼交通工具類型和對象,讓廣大市民能共享福利。此外,加強養老醫療也是民眾所盼,林鄭曾透露施政報告將著眼於基層醫療,改善公營醫院爆滿問題。而香港社會人口老齡化問題凸顯,政府此前也在討論引入外勞解決安老院人手不足問題,包括昨日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提出當局有新計劃為長者提供短暫託宿服務。
“民之所願,常在我心”,以人為本,解決民生問題是為政的根本,期待施政報告能具體落實各項民生政策,廣推有力措施,切實改善民生,讓市民實實在在感到“希望”和“快樂”!
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