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香港中華文化學院主辦的“香港故事:囚來囚往”講座日前在中央圖書館舉行。
前懲教處處長單日堅(左)與何志平。
香港新聞網10月9日電 香港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除了擁有健全的司法制度等因素之外,懲教並重、幫助在囚人士更生的獄政管理功不可沒。香港在囚人士的再犯罪率,由2000年的39.9%大幅下降至2014年的25.9%。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認為,犯罪難以避免,但是通過社會各界尤其是懲教並重的方式教化更生人士,香港社會才能實現穩定和發展。他呼籲,社會各界應更積極地協助改過的更生人士順利重返社會,為社會加添正能量。
由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香港中華文化學院主辦的“香港故事:囚來囚往”講座日前在中央圖書館舉行。前懲教處處長單日堅作為演講嘉賓介紹了香港刑事司法體系的歷史發展以及香港懲教院和社區教育的情況。在懲教署任職35年的單日堅強調,香港的監獄制度有其自身獨特性,既不同於發達國家,和內地監獄系統也存在區別。此次講座重在向民眾科普不同情況下香港刑事司法體系的囚禁判罰,希望民眾對香港的刑事司法體系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不盲目追捧國外的司法體系,理性看待香港刑事司法體系的合理之處。
單日堅強調,懲與教同樣重要。能否令在囚人士出獄後不再犯罪,能否將他們教化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關乎每一個人的利益,關乎香港的城市安全和市民的安居樂業。他說,在囚人士能夠成功更生基於多個原因,其中包括在囚人士本身改過的決心和社區對這個特殊群體的關愛和支持。
主持講座的何志平表示,不久前有幾名青年因暴力行為被判坐監,社會上出現不同聲音。舉辦這個主題講座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認識香港的懲教制度及其來龍去脈。
他特別介紹說,回歸前,香港有令人聞之喪膽的羈押場所,如俗稱白屋的港島摩星嶺上的“扣押中心”。這是港英政治部的秘密拘留所,關押的主要是“政治犯”,其中就包括“左派”知名導演與影星傅奇、石慧夫婦。香港回歸後,這個曾被鐵絲網密佈的建築已經成為影視劇的拍攝場地,香港也再沒有什麼法外之地,沒有了政治犯。
何志平說,懲教並重,注重教化的思想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早期中國法家思想重刑罰不重道德,但周代已經開始出現德刑關係的發展,即“明德慎罰”。特別是漢代以來,中國儒家推崇“德主刑輔”,強調道德的約束力。事實上,法治並非只是法律,一個法治的社會,應該比單純以法律約束行為更高層次,包含更高的道德標準,要情理兼備。法律是最底線的道德,道德是高標準的法律——中國古代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共同治理,為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世界政治法律文明積累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經驗。
“香港故事”系列講座迄今已舉辦五期。主題包括“人來人往的移民故事”,“拳來拳往的香港武術發展史”,“球來球往的香港足球史”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