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1日電 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將《國歌法》納入基本法附件三。
《文匯報》社評指,近年香港一再發生不尊重國歌的事件,令國家形象受到損害,令香港蒙羞,與十九大報告關於“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的要求背道而馳,反映將國歌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實施,具有迫切性和現實重要性。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案後,香港要加快本地立法,填補法律空白,從而提升港人尊重國家民族的意識,杜絕冒犯國歌的醜行重演。
公屋供應會否“封頂”?應否“封頂”?連日來觸發熱議。
《香港商報》社評指,自從林鄭上台以後,房策便新添了好些不同載體,這包括組合屋、共享房屋、社區光房等過渡性房屋,又有綠置居、首置上車盤等來補足置業階梯,凡此種種皆分別針對不同人士的不同居住需要。不過,歸根究底,唯有土地供應得以增加,否則一切只是分配比例問題同一道理,倘不增加公營房屋的建屋量,則政府手頭上既無新的公屋、又無新的綠置居,試問又怎能縮短輪候冊及輪候時間?說到底,唯讓“人有所居”,這才是一切房策的最大目標,而增加供應正是此中王道辦法;而於此基礎上,再為市民提供孰租孰購等選擇,并透過多元措施來滿足不同需要,這亦為完善香港房策的居住和置業階梯的不二法門。
多管齊下增供應,緩遏樓價升勢。
《經濟日報》社評指,政府公布最新樓價指數,樓價連升18個月再創新高,顯然今年私樓土地供應雖提前達標,仍扭轉不了樓價上升預期。政府應加推土地、簡化審批程序加快推出單位,力緩升勢。目前利好樓市的因素未變,港府在供應上加力,未必能在短時間內扭轉市場預期,但起碼能令市民對供應將陸續有來,多了信心,有助緩減樓市升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