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13日電 香港《大公報》13日發表題為“與東盟自貿協定 助港經濟再騰飛”的文章,全文如下:
香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昨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與相關投資協定,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和技術合作。該協定可說體現了經濟全球化與多邊貿易體制進一步向前發展,并響應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越南峴港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提出堅持構建開放型經濟、實現互利共贏的倡議。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昨日在菲律賓和東盟成員國的經濟部長簽訂了自貿與投資協定,該兩份協定背後意義重大,可視為香港經濟發展步入新裡程,這不單止促進香港與東盟之間貿易增長,還有助香港的金融與專業服務業打開近年經濟急速發展的東盟市場。更重要的是,該協定將推動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之中成為融資與服務的樞紐,從而注入發展新動能,助力香港經濟再騰飛。
東盟十國包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新加坡、緬甸、老撾、柬埔寨與文萊,總人口已突破六點二億,經濟總量超逾二點四萬億美元,過去十年平均經濟增長百分之五,東盟經濟活力可見一斑。
目前東盟已成為香港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與第四大服務貿易夥伴。工商界對香港東盟自貿與投資協定最早在一九年一月生效有很大憧憬,屆時香港出口東盟貨物可獲減免關稅,同時也打開了東南亞服務業市場,金融、電訊、建造、仲裁與旅游等服務業將會受惠,雙邊經貿關系更加緊密。事實上,該自貿與投資協定關乎香港未來數十年經濟發展,預期可產生四大利好推動作用。
一是提升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功能與地位。香港與東盟都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雙方簽訂自貿協定之後,香港爭取為東盟投資項目提供融資、風險管理、工程顧問、法津與會計等專業服務方面,將處於更有利的位置。
二是強化香港作為國際超級聯繫人的角色,發揮背靠祖國、面向全球的獨特優勢。一方面,吸引更多東盟企業在港設立總部,拓展內地與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外國企業也可利用香港作為跳板,連接東盟市場。
三是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物流與航運中心。香港東盟自貿協定促進雙邊貿易與投資便利化,保持香港國際貿易與航運中心樞紐地位,預期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角色更加吃重,有助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輻射至東盟的功能。
四是推動香港金融與專業服務步入新的黃金年代。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由現在至二○三○年,東盟基建投資需求每年估計二千一百億美元,香港金融與專業服務將可大派用場,迎來巨大發展商機。
繼“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與人民幣國際化之後,香港與東盟簽訂自貿與投資協定可望成為另一個推動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只要抓緊機遇、主動作為,香港經濟走出長期低速困局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