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15日電 香港《文匯報》15日發表題為“杜絕‘假難民’禍港 保障市民安寧 ”的文章,全文如下:
多名南亞裔人士前晚至昨日凌晨在牛頭角一個兒童遊樂場懷疑尋仇廝殺,釀成一死兩傷。近年本港涉及南亞裔人士的罪案明顯增加,並且情節嚴重,已經影響到社會秩序和居民生活安寧,而這些罪案多涉及“假難民”。特區政府必須對此給予高度重視,一方面由警方加強打擊犯罪;另方面,也要積極考慮設置禁閉營等規範管理措施,有效維護社會治安。“假難民”濫用酷刑聲請機制,與一些反對派人士刻意推波助瀾有很大關係,相信港人會從中認清反對派為自身政治利益而罔顧香港治安和港人利益的醜陋作為。
去年本港整體罪案呈現下跌趨勢,但涉及南亞裔人士的案件卻較前年暴升35%,單單今年上半年已有逾700名“假難民”被警方拘捕。南亞裔人士濫用酷刑聲請機制長期在港滯留,人數越來越多。其中部分不法分子一開始是小偷小摸,繼而有人從事搶劫、販毒等嚴重罪行,而且逐漸形成不同的幫派組織,互相殺戮尋仇,成為本港治安的一個毒瘤。去年10月,6名尼泊爾男子在油麻地亂斬同鄉;今年初有南亞獨行匪徒打劫珠寶行;5月初,4日內發生兩宗南亞裔人士械鬥案;9月初又發生南亞匪徒搶劫價值2400萬元珠寶;10月,一名港鐵女工被南亞裔人士推落路軌。這類涉及“假難民”的案件不斷發生,已經對本港社會治安造成嚴重影響,令市民心懷不安和厭惡。
所謂“假難民”,是因為香港是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成員,提出酷刑聲請者可獲入境處確立後暫時留港。截至今年中,入境處共接獲逾31000宗免遣返聲請,當中只有99宗獲確立,但大多數人仍然可以濫用酷刑聲請機制,實現長期留港。由於現行機制容許聲請者有長達7星期交表時間,其間可以藉漏交或濫交資料拖延程序,申請被拒之後又可以上訴,以致這些人滯港時間短則三兩載,長則十年以上。雖然特區政府已察覺問題的嚴重,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明言必須從修訂法律入手,打算修訂《入境條例》縮短聲請人交表和上訴的時限。但單單積壓的聲請個案,已需至少三四年時間處理,其間本港“假難民”的數目仍會繼續增加,政府仍需研究短中期措施應對,警方須加強打擊犯罪,尤其是在南亞裔人士聚集的地區加強巡邏執法,收短期治標之效;另外,政府應研究將觸犯刑事罪行的“假難民”遞解出境,或參考早年應對越南船民的處理手法,設立封閉式的收容中心限制其活動範圍;同時,要加強與內地公安合作,從源頭堵截“假難民”入境。
必須指出的是,“假難民”問題愈演愈烈,反對派正是罪魁禍首。有“訟黨”之稱的公民黨一直被質疑包攬訴訟為“假難民”提供法律保護傘;工黨張超雄更長期協助“假難民”爭取福利,被稱為“難民之父”。這些反對派政客為營造站在人權、人道道德高地的形象,謀取自身政治利益,罔顧社會安寧和市民安全,每年浪費納稅人十數億元公帑去處理免遣返聲請者,廣大港人對此深感厭惡。
本港社會倡導開放包容,對於真正有幫助需要的難民,固然可以通過NGO組織提供適切的、必要的支援。但與此同時,特區政府應盡快修補法例漏洞,優先確保社會治安和秩序,保障市民生活安寧,杜絕以酷刑聲請為藉口來港“賺快錢”的“假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