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香港商報:解樓困須拋棄爭拗加力提速

时间:2017-11-21

香港新聞網11月21日電 香港《商報》21日發表題為“解樓困須拋棄爭拗加力提速”的文章,全文如下:

多年來,房屋問題一直困擾著香港。房協新推出的2個資助出售房屋項目:將軍澳翠嶺峰及屯門翠鳴臺昨截止申請,創紀錄高達140倍的超額認購申請結果,再次顯現了本港房屋供應遠遠不能滿足市民需求的無奈現實。如今不少市民買樓置業如發夢,購資助房更是變成像“中彩票”,要想解樓困,政府必須加力提速。

今次房協推出的兩個項目共只提供620個單位,卻收到了近87900份申請表,難怪市民戲稱是“抽六合彩”。盡管知曉抽中機會極低,或許還要承擔未來加息後利息上升的風險,許多市民仍選擇要“試一試手氣”,只因本港樓價已連續18個月不斷飆升,累計增幅達25%。私樓價格高不可攀,還不見下降趨勢,普羅市民只好選擇趕快買下政府資助房屋,奈何資助房屋卻是供應遠遠不足,上樓之苦難上加難。而房屋供不應求的尖銳矛盾不僅體現在置業上,同時也出現於居住、租住問題上。最新的公屋輪候人數突破28萬,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4.6年;同時,仍有近20萬市民租住在浻房等環境惡劣之地,再加上租金亦是不斷上升,令“無殼蝸牛”們生活壓力倍增、生活質量更差。

要解決這些問題,讓市民能安居樂業,歸根結底還是要增加房屋供應,而緊迫的現實需求說明不僅量要加大,速度也要加快。如何盡快興建更多的房屋,根源在於是否能找到、開發更多的土地來源。特區政府所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已連續召開4次會議,討論了多個土地供應措施,包括碼頭上蓋、填海、發展棕地及郊野公園邊緣等。在可行性滿足的條件下,政府應當及時進行大刀闊斧的開發,不能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了。而社會各界也應該凝聚共識,配合政府的土地和房屋工作,不應再為各自私利和價值而反覆爭拗,最終誤了香港發展,影響民生,讓市民繼續飽受房屋之困。

應該說,不同的家庭和階層實際情況不同,房屋需求亦不一樣,因此適時調整房屋政策,多措施、多方法滿足不同的居住需求,也是政府解樓困的重要途徑。本屆政府開拓創新思維,多管齊下采取不同的房屋措施來解決市民的置業需求、改善居住環境。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落實“港人首置上車盤”,新建一個置業階梯,其對象是從未置業的中產,可以滿足較年輕家庭的置業需求。同時,亦支持和提供多種過渡性房屋,以此來改善市民居住環境,例如社企合作推出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光屋”項目、“貨櫃組合屋”等,讓公屋輪候家庭和浻房等住戶都可受益。而此次兩個房屋資助項目申請中,綠表申請者只佔到1%的比例,遠低於政府預設的綠表、白表各一半比例,白表人士卻需求旺盛,是否房屋置業政策和比例需要適時作出調整,也是值得政府和社會探究。

房屋供不應求的矛盾沒有緩解,市民不僅“居無定所”,更是“愈住愈差”,而“人人有所居”是市民的最基本需求,也應是政府最要緊的民生工作,同時社會各界亦應拋棄爭拗,配合和支持政府的房屋工作,共同努力才有望紓解香港的樓困。

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

  • 上一篇:陳茂波拜會張曉明 介紹港經濟最新情況
  • 下一篇:大公報:搶樓狂潮潛藏巨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