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20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環球貿易環境好轉,加上部分航綫重返本港港口,今年首10個月,香港貨櫃量同比錄得7.7%升幅,料全年勢能結束連續五年下跌的趨勢。香港貨櫃碼頭商會主席鐘惠賢回應大公報查詢時稱,希望港府能把握大灣區發展優勢,與區內其他港口協調,打造全球最大的集裝箱樞紐港集群。
鐘惠賢提及,華南區港口吞吐量向好發展,期望港府在大灣區發展中爭取主導地位,將區域發展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集裝箱樞紐港集群,提升長期競爭力。她認為,經過多年的發展,香港、深圳和廣州的港口具其獨特性和地位,在大灣區發展中,香港可繼續加強作為中轉港和進口港,而深圳港和廣州港分別可打造成出口樞紐和大灣區的國內樞紐。
上月,本港港口吞吐量同比微跌1.4%至166.4萬箱,當中葵青港口吞吐量跌0.9%至131.4萬箱;中流作業、內河船及公衆卸貨區吞吐量同比減少3.1%至35萬箱。若以過去10個月平均每月吞吐量172.56萬箱計算,料本港全年吞吐量能重返2000萬箱水平。
人才青黃不接依然是阻礙行業發展的一大原因。葵青集裝箱碼頭現直接或間接提供九萬個職位,鐘惠賢認為,行業亟需技術和非技術工人來支持發展,但本港勞動力人口日趨老化,加上公衆對行業看法不甚理想,盡管業界願意提供優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前景,仍難以吸引新人入行,“工程師和內道卡車司機短缺最為明顯”。
目前,葵青港區內部貨車司機超過2100人,在港區前綫人員中佔四成,惟當中有85%的貨車司機年齡已超過50歲,料五年內將出現36%的短缺情況。她呼籲港府能積極處理人手不足的問題,重申人才短缺問題對港口的長遠發展,乃至其他行業及本港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