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22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香港發展局與廣東省簽訂最新一份東江水協議,二〇一八至二〇二〇年本港將斥資逾一百四十四億元購買東江水,較上份三年協議貴百分之七,每年水價增幅為百分之零點三。供水維持“統包總額”方式,每年水量上限為八億二千萬立方米。當局解釋,水價調整受營運成本、匯率及兩地物價影響,認為調整合理,亦指已準備檢討現時收費模式,預計檢討完成後,可就二〇二〇年後的供水協議作進一步討論。
發展局昨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闡述新東江水協議內容。為確保供水可靠程度達九成九,過去採用的“統包總額”方式將維持不變,即未用盡的水量亦不獲退款。二〇一八至二〇二〇年每年固定總額水價分別約為四十七億九千三百萬元、四十八億七百萬元及四十八億二千一百萬元。三年合共逾一百四十四億元,較上份三年協議貴百分之七,每年水價增幅為百分之零點三。
當局表示,價格調整參照營運成本、人民幣兌港幣匯率,以及粵港兩地有關物價指數的變化,指過去三年人民幣兌港幣匯率的平均按年變動約為負百分之二點三,同期粵港兩地有關物價指數的平均按年變動則約為百分之二點七,因此認為水價調整合理。
對於過去有建議將供水改為“按量收費”方式,發展局指由於廣東部分城市經濟發展迅速,令東江水一直競爭激烈,認為“如果不在供水協議訂明每年供水量,將難以確保香港在乾旱時可獲充足供水”,另外若需釐定單位水價,粵方可能會充分考慮因為實際供水量不確定的因素,以確保有合理收入應付運作開支,最終支付的款額可能較現行“統包總額”方式為高。
當局亦指,“統包總額”應用已超過十年,是適當時機檢討收費模式,例如探討混合方式,粵港雙方已同意進行有關檢討,預計檢討完成後,將就二零二〇年後的供水協議的付費方式進行進一步討論。
發展事務委員會委員劉國勳對政府未有採用新收費模式感到失望,雖然是次價格調整是近年來最低的一次,但由於實際用水量長期未達上限,營運上亦有結餘,水費理應維持不變。他建議供水協定可採用混合方式,期望“探討收費模式工作小組”適時公布詳情,爭取在下一份供水協議商討之前完成相關程序。另一委員黃碧雲指,本港對東江水過度依賴,導致港府議價能力大大降低,形容曾在考察東江水時,廣東省官員寸步不讓,建議香港應考慮增設新水塘,並興建海水化淡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