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24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24日發表題為“聽‘宣講’國策 有助掌握機遇 ”的文章,全文如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宣講團”派出兩位團員來港,分別向政府高層和商界等社會人士,講解中共十九大昭示的國家未來執政發展路向,顯示中央非常重視香港作為國家其中一個地區,要香港配合國家整體方向,來謀劃本身的未來發展。其實,本港回歸以來,配合國家現代化發展需求,在經濟上達到互利共贏,十九大定下的“兩個一百年”目標,本港如果配合得宜,有利把經濟民生發展提升上新台階。
中央宣講團是在每次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後,到全國地區省市傳達中央定下的發展路向,由於各地官員和不少企業和組織是由中共領導,可以做到層層下達,令各地跟隨中央路向施政。今次是中央首次派宣講團員來港,凸顯了中央與特區的從屬關係,要求香港掌握中央所定的方向,不致背道而馳。
凸顯中央地方從屬關係
中央宣講團共三十六人,主要由參加十九大文件起草工作的高官組成,通常只會派一人到一地宣講,今次卻派兩員來港,除了顯示中央對港的重視,還由於本港在“兩制”下與內地不同,除了向官員,還要向對社會和經濟具影響力的各界人士,介紹內地的未來發展路向。
因此,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向執政架構高層,包括問責官員和行政會議成員宣講,並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易綱,向商界等民間人士宣講。嚴格來說,他們是以中共黨高層而非官員身分來宣講,講的是黨的決策;從務實角度來看,中共作為執政黨,其決策將會成為國家政策,本港如果能夠及早了解國家將會朝甚麼方向走,將有助本港政府及民間在釐訂政策和業務發展路向時,找到與內地互利共贏的機遇。
掌握國家路向共富共強
實際上,本港回歸前後,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正正在於精準掌握國家推行現代化的發展路向,在貢獻國家的同時帶給本身可觀的利益,惠及經濟民生。最明顯的例子是利用內地低成本土地和人力,北上建廠,向內地輸入投資和管理,在促成內地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也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發展壯大。回歸至今,本港繼續在國家開放改革的過程中,擔任先行先試的角色,不斷壯大本港的金融、商業、物流中心的實力。
《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最近來港,提出本港要承擔的四方面責任,除了維護國家憲法、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主權和安全之外,還負有維謢國家發展利益,努力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和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責任。回歸以來的本港發展,反映出香港在履行李飛所講的責任時,與內地產生了互惠互利的關係。
十九大提出的習近平思想和“兩個一百年”的目標,為內地定下未來三十年的發展路向,本港如果能夠從積極的角度去思考宣講團的介紹,將有助洞悉先機,針對國家的發展需要,作出配合,繼續收互利共富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