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25日電 香港《商報》25日發表題為“限奶令廢存需觀望市場反應而定”的文章,全文如下:
國家財政部公布,大幅降低187項消費品進口關稅,範圍涵蓋食品、藥品、日用品等,下月起生效。其中,奶粉進口稅率由20%降到0,尿片亦由7.5%降到0,便引起香港社會高度關注,尤其是關注會否影響本港“限奶令”的實施;食衛局昨回應指,政府正在檢討“限奶令”措施,期望12個月內完成,現階段任何改動都是言之尚早。的確,對於“限奶令”的廢存,各界誠宜觀望市場反應而定,並以理性、務實的態度參與檢討。
隨著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正如十九大報告所言,國家開放的大門只會愈開愈大;故此,包括進口關稅在內,展望將來必然愈降愈低。一方面,這既是中國支持推進全球化包括貿易自由化的一大體現,降低關稅之舉亦配合了未來15年進口24萬億美元商品的目標;另方面,也有利於豐富內地消費選擇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引導並倒逼內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轉型升級。
事實上,內地廢除奶粉之類商品的進口關稅,從來只是時間問題;至於本港,受累內地龐大需求而不得不推出的“限奶令”,同樣地,早晚都有檢討以至廢除的需要。特首林鄭月娥上月發表施政報告時,提出檢討已實施4年的“限奶令”,絕對無可厚非;現在,隨著內地取消奶粉進口關稅,“限奶令”就更有檢討的需要。問題是,市場到底會如何反應?理論上,兩地間的套戥利差可望消失,水貨客在無利可圖下也勢絕跡,本地奶粉需求亦可獲得更大保障;然而,到底新措生效後,實際情況又將怎樣?當前還是未知之數。畢竟,內地鍾情來港購買奶粉,除了受價格吸引,質量也是一大考慮因素,例如不用擔心假貨問題等;此外,即使關稅歸零,亦不代表內地奶粉售價會跟香港看齊,這仍需視零售商們的最終定價;進一步言,綜合租金、人工等成本因素,倘若內地奶粉變得比香港還要便宜,水貨流向又會否逆轉過來?凡此種種,到底市場怎樣回應內地關稅新措,肯定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不能一時三刻就反映出來。至於籌備多時的新田購物城即將在年底聖誕時試業,屆時又將發揮多大的疏導水貨活動及內地旅客的作用?在檢討“限奶令”時也不應忽視。
不過,內地大幅降低進口關稅,對港影響實不限於“限奶令”,也可能牽動香港與內地之間的貿易往來。始終,今次減稅名單上的進口消費品多達187項,除了奶粉之外,還包括美容產品、藥品、酒品之類,其中加入植物和香料的葡萄酒的關稅更由65%大降至14%,而葡萄烈酒和威士忌也減半至5%。過往,香港受惠於自由港和簡單低稅制度,一直扮演著國家與國際間的“超級聯繫人”角色;在國家開放大門愈開愈大的大勢下,這對香港的旅遊零售業,以至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及紅酒貿易中心的地位,又將帶來什麼影響?“限奶令”無疑是個保護主義措施,非必要時根本不應輕易祭出,至於旅遊貿易方面,香港亦須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特別是加強與內地的協同合作;惟有如此,香港才可以繼續保持優勢,在國家開放大門把餅造大時分享更多發展紅利。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