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漫步香港中上環舊區:百年樓梯與昔日印刷

时间:2017-11-27

香港中通社11月26日電 題:漫步香港中上環舊區:百年樓梯與昔日印刷

香港中通社記者 寧之羽

提到香港中上環,許多人腦海里或浮現高樓聳立的現代都市印象,但原來在充滿商業化氣息的一排排現代化建築物背後,在那些縱橫交錯的街頭巷尾,亦遍佈眾多值得細細品味的百年樓梯及工藝。

這些見證港島歷史的樓梯,有的被畫上了現代塗鴉,變成遊客“打卡”聖地,有的經過保育變成歷史人物史蹟徑。而曾經在中上環一帶興旺一時的印刷業,如今亦還能零星尋得一些仍在繼續堅守的老店,店鋪與相鄰的百年樓梯為伴。

記者近日跟隨新地新閱會“悅動。閱樂”系列“足。印”樓梯文化導賞團走進中上環舊區,穿越一條條樓梯和街道,希望藉機尋找昔日印刷業的蹤跡,並從中感受港島的樓梯文化。

“香港島平的地方基本上是填海而來,山坡是最典型的香港地形。” 導賞團領路人陳智遠介紹說,當年香港的城市規劃就是將這些斜坡變成台,再在台上建起樓梯,這是港島百年樓梯的由來。

這些樓梯曾經亦成為文化人創作的靈感來源。香港作家鄭政恆在其詩歌《樓梯街》裡曾寫下這樣的字句:凹凸不平的壁上長出了點點青苔,你伸手撫摸時間的墻壁,帶不走的記憶在指縫間隱現。

詩中這條樓梯街是在香港開埠初期的1841至1850年間興建,現在已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是一條以樓梯為主的街道,全長350米,原由花崗鋪成,後來鋪上了混凝土,並更換了新型鐵欄。

“樓梯街本身就像是一幅畫,啟發很多文學作品。” 陳智遠說,1960年代,香港本土文學思潮開始出現時,樓梯便是常見的文學元素,作家也斯亦曾用詩句描寫自己穿著木屐走過樓梯街的場景。陳智遠覺得,也斯的詩就像是一個鏡頭,帶領讀者去看樓梯,也看這座城市。

另一條知名樓梯位於“孫中山史蹟徑”。這條樓梯連接孫中山當年在香港讀書時的宿舍和學校,陳智遠笑說,這條樓梯可能是孫中山在香港走得最多的一條。

開辦於1862年的中央書院,是香港第一所提供西式現代教育的官立中學,1884至1886年間,孫中山曾在此校就讀。在位於歌賦街44號的中央書院舊址,立有一塊介紹此段歷史的指示牌。據陳智遠介紹,這間中學培養了香港第一批華人精英。

同時,位於城皇街的“孫中山史蹟徑”樓梯也是香港路牌演變的見證。目前,香港大部分街道名牌款式為更新設計後的長方形,然而香港早期的街道名牌其實是T字形,英文街名在上面,中文街名在下面。城皇街的名牌保持早期的T字形,上面的中文也是舊式的從右向左排列。

中上環一帶亦曾經擁有一段興旺的印刷業歷史。多家香港報紙最早的創辦之地就設於這些街巷樓梯之間。荷李活道的水池巷是1925年創刊的《華僑日報》的舊址,現在那裡的街巷墻壁上已經被藝術家塗上了李小龍的肖像圖。歌賦街旁的九如坊則是1874年創辦、香港第一份華人主理的報紙《循環日報》舊址。

縱然如今中上環已難尋報館蹤跡,但仍有印刷老店堅守。位於上環西街的“光華印務”是全港僅餘的兩間活字印刷鋪之一,第二代傳人任偉生堅持守業。

任偉生表示,印刷業曾經是香港最賺錢的行業,全盛時期中上環一帶曾經有200多家印務公司,每條街都有印務公司招牌,店鋪主要為客人印刷信封、信紙、卡片等。

他對於店裡的印刷用具和機器如數家珍:店裡有使用了幾十年的印刷機和成堆的、不同大小的字粒印。

為細說香港印刷歷史和行業發展故事,任偉生面向公眾開放了私人手作坊,4人以上便可開班。課堂上,師傅會示範活字印刷術,參與者則可在茫茫字粒海中尋找自己的名字,製作專屬紀念品。(完)

  • 上一篇:香港警方破沙頭角涉580萬劫案 拘10人
  • 下一篇:明起一連4日 針對貨車加強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