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屠海鳴:王志民期待港人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的深遠寓意

时间:2017-11-29

香港新聞網11月29日電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港區上海市政協常委屠海鳴在29日出版的香港《大公報》發文指出,在近日宣講十九大精神的系列活動中,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期待港人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飽含了對香港同胞的殷殷深情,更寄予了深厚的期望。文章說,香港各界應當認真思考王志民主任的系列宣講,以中央宣講團來港宣講為契機,進一步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工夫,主動積極面向香港社會開展廣泛的宣講工作,鞏固提升當前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熱度”,確保十九大精神在香港“上岸、落實、落地”。

以下是全文:

中共中央委員、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在宣講十九大精神的系列活動中,不僅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工作經歷、入黨經歷、港澳工作經歷、參加黨代會經歷,深刻闡明十九大的精神要義,更對一些具體的宏觀問題結合香港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新的觀點和見解,幫助社會各界理解和貫徹會議精神,推動香港社會更準確理解中央的方針政策,以“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的語言,最大程度地讓香港管治團隊和各界代表對十九大確定的新思想、新目標、新方略、新征程,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

在與中央宣講團成員、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一起向中央駐港機構、主要中資企業幹部宣講時,王志民主任有一段話引起與會者特別的關注和強烈共鳴。王志民主任指出: “要深入理解十九大報告貫穿的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好國家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和紅利,讓香港同胞在“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進而增強對國家、對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認同,不斷激發香港同胞‘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這段話富含高度的政治、思想、情感寓意,強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亦是首次在香港提及“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新思想重大論斷;同時也是首次提及要增強香港同胞對國家、對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認同的重要理念。三者是有機的緊密結合,既是傳遞了十九大的精神,也表達了對香港社會未來的希望,同時指出了未來的總體工作方向。深刻理解王志民主任的宣講精要,無疑有助於推動“一國兩制”更準確的貫徹落實,也無疑可以讓“幸福感”與“獲得感”化成切切實實的市民實惠和福祉,以從根本上推動香港未來更具國家視野、更顯香港特色、更為市民稱讚的方向發展。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第一要務

“獲得感”與“幸福感”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廣大市民對現實生活的滿足程度的高度凝煉的表述。這兩種“感”程度愈高,一方面說明了社會的基本情況與民意表現,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對政府團隊的表現認可的程度。

從另一個角度說,這兩種“感”的存在與否,取決於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和狀況,更取決於執政團隊的水平,也即能否把握於關鍵的發展機遇,能否借助最有利的舉措去造福市民。如果一再錯失重大發展時機,經濟無從發展, “獲得感”不會從天而降,造福民眾就是一句空話, “幸福感”也就無從談起。

那麼什麼是香港的重大機遇?王志民主任多次重要講話中,都一再強調一個核心觀點,即香港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句話看似老生常談,但如果結合十九大報告便可以明白,這是香港能否跟上發展潮流、產業能否轉型升級、市民能否得到實實在在利益的關鍵。可以說,融入國家發展是香港的“第一要務”,也應當是特區政府各個部門未來需要全力推進的“核心工作”,更是提高“獲得感”、“幸福感”的唯一路徑,不認識到這一點,也就無法準確理解十九大精神的內涵。

王志民主任在一次宣講活動中曾明確指出,只要我們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充分善用“大灣區”建設等利好政策,香港同胞完全可以在這個新的更大的共同家園中享受國家發展帶來的巨大紅利,在這個新的更大的共同家園中享受美好生活、實現人生夢想。“那時我們獲得的‘兩制’之利帶來的優越感、自豪感一定比過去更多更優、更強更大。”確實是這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件持續的、長遠的工作,需要不斷的推動,但確保市民可以感受到“獲得感”和“幸福感”,必須沿着這一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改善民生全力構建社會和諧

路徑與方向的確定是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更多的配套和細緻工作的推進。實際上,要讓香港市民擁有“獲得感”,最重要的應該是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社會各階層。或者說,只有社會享發展的成果,才能感受到“獲得感”。

“獲得感”、“幸福感”不僅是物質層面的,也有精神層面的;既有看得見的,也有看不見的。首先是要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比如,市民對房屋的需求得到滿足、每個月收入都有增加、能接受優質教育、養老有保障等,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着的“獲得感”。在精神層面,要讓每個人有夢想、有追求,同時活得更有尊嚴、更體面,能夠享受公平公正的同等權利,社會治安能有高度的保障。如果財富高度集中, “幸福感”只會存在極小部分人群當中,絕大多數人只會被摒除在外。

以香港的實際情況而言,長期以來為人所詬病的是,經濟雖然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只惠及個別行業或個別階層,社會基層並無法從中得益。歷屆特區政府對此做了大量工作,亦逐漸看到了一些成效,但離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王志民主任所強調的“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之所以引起各界的高度共鳴,正是點出了香港市民所熱切追求的目標。這也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施政目標“讓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養”,以及讓社會各階層充分享受到經濟發展的好處,是融會貫通、高度一致的。

增強對國家對共產黨的認同

提高香港市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目標,但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在此之上還有一個意義更為重大的目標,也即王志民主任所強調的: “進而增強對國家、對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認同,不斷激發香港同胞‘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的使命感和自豪感。”這裏有兩層意思,一是增強對“國家和共產黨”的認同,二是承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

長期以來,一直有種聲音認為,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只要建好自己就夠了,內地發生什麼事也與香港無關。更有甚者,刻意將香港與國家割裂,不僅無視香港所應承擔的國家責任與義務,更公然否定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這種想法不僅嚴重錯誤,更是極其危險的。發展好香港是共同願望,提升香港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也是共同目標,但我們絕對不允許將這種“幸福感”扭曲成否定“一國兩制”、否定中國共產黨的變味的“幸福感”。更重要一點在於,香港不能只顧自身的利益,而且具有不可推卸的履行國家義務的責任,同時必須對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要有應有的認同態度。

十九大報告特別強調, “要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積極作為;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王志民主任特別指出,大家應該注意到,最後一句話指的就是我們香港同胞念茲在茲、多年要求的“國民待遇”。在我們國家富起來、強起來的同時,逐步落實香港同胞的“國民待遇”必將進一步推動香港的發展,也必將給香港同胞帶來更多的民生福祉。講到“國民待遇”就不能不提“國民責任”,這一點需要香港社會高度重視。

王志民主任期待港人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飽含了對香港同胞的殷殷深情,更寄予了深厚的期望。香港各界應當認真思考王志民主任的系列宣講,以中央宣講團來港宣講為契機,進一步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工夫,主動積極面向香港社會開展廣泛的宣講工作,鞏固提升當前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熱度”,確保十九大精神在香港“上岸、落實、落地”。做好這些工作,提升香港市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關係香港市民的整體利益,關係“一國兩制”的成功落實,關係到更多市民投入到民族復興的新征程,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完)

  • 上一篇:11月27日香港報章社評
  • 下一篇:香港政府斥逾14億元更換全港智能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