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29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29日發表題為“光顧初創產品 政府助拓市場”的文章,全文如下:
機電工程署將斥資購買試用一些初創企業研發產品和服務,並且把試用經驗放上公眾平台,供市場參考。由於政府測試結果享有公信力,可以增加企業採購初創產品的信心,為這些產品打開市場,為創新科研成果產業化減少障礙。
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全球成熟經濟體的重要增長引擎,以及評價一地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本港不乏創意科研人才,實際上部分本港廠家蜚聲國際,除了因為高效率善用內地人力和土地,交貨能力又強又準之外,還可以在生產技術上迅速變通滿足市場和客戶需求,顯示港人頭腦靈活,創意和解難能力高,但是整體而言,本港的創新潛能遠遠未能充分發揮。
箇中原因,是部分廠家奉行“拿來主義”,不重視自主研發,而這些不懂得升級的廠商,不少在廣東省“騰籠換鳥”的過程中被淘汰。另一個原因,是本港缺乏為初創企業提供足夠的製作配套和產品市場,以致現時手執全球無人機牛耳的企業,選擇了深圳作為起點,大學早年研究的電動車技術專利也賣給了歐洲。
公布試用結果 提升信心
今次機電署打算購買試用的三項產品和服務,則相當配合本地市場需要。例如其中一家初創企業開發的“智慧型盤管機控制器”,可以安裝在大廈中央冷氣系統中,調校風速溫度,可以節省四成用電量。又例如另一種快速測試汽車電池餘下壽命的器材,把本來十小時的測試時間濃縮至三分鐘,對需要經常充電的電動車主尤其實用。
可是,這些創新產品未能贏得市場信心。當中開發安全駕駛系統的企業家就形容,向本港公司推銷產品時,對方均以沒有公司在本地使用過,不願貿然購置。
機電署推出“共享試驗場”服務,購買這些產品,並且自願擔任“白老鼠”,在機電署大樓和車隊分別試用上述節能調溫器、安全駕駛系統和快速測試電池器,打算試用半年後,把結果放上公眾平台,予各方查看,在向初創企業作出試用回饋供改善產品的同時,讓潛在買家可以參考政府的試用結果來作出採購決定。
早應市壯大 免見財化水
一些初創企業,不像大企業有自用試驗平台,需要借助外界試用,確定需求後才能夠大量生產。一些地方政府更擔任創新產品的最初買家,例如深圳發展電動車,經營公共交通服務的國企,就把巴士車隊改為電動,扶持企業。本港理工大學研發用廢棄玻璃循環再造成環保磚,亦需要政府大量採購來鋪路,為這項新產品提供第一桶金,繼續研究改善品質和擴大生產規模。
科研產品百駿競走,要產品市場化需要種種配套。就算有人率先發明了一項產品,如果沒有機會試用,更遑論打開市場,當有類同產品稍後面世卻成功搶佔市場,甚至成為市場規格,那些早一步發明的產品就可能受淘汰。要確保本地創新產品不會“見財化水”,政府要協助加快其投入市場的過程,包括在採購準則上向初創企業傾斜,並且善用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擴大產品市場,強化企業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