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30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內地自去年第四季開始收緊訪港內地客利用銀聯卡購買香港保險後,香港保監局亦沒有再披露內地客的保費數字。保監局昨日終於一次過公布自去年第四季至今年第三季的數據。一如市場預期,來自內地客的新造保費逐季減少,由2016年第四季的237億元,下降至2017年第三季的101億元。至於今年首三季內地客新造保費按年減少17.18%,至405億元,佔總新造保費比率亦由37.2%減至28.4%。
若單計第三季,內地客的新造保費更按年大跌46.56%,至101億元。來自內地客的新造保費大跌,保監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許美瑩表示,除了內地一系列收緊外匯措施外,人民幣今年以來走勢平穩,亦令內地客來港購買保險的誘因大減,加上壽險公司調整整體銷售策略,均是下跌的原因。
上季萬用險僅9億跌78%
內地收緊銀聯支付保費的渠道,主要是防止走資,而萬用險一向被市場視為走資的熱門產品。許美瑩就透露,今年第三季一次性付款的萬用險僅9億元,較2016年平均季度的41億元,大跌78%。此外,她又指出,內地訪客購買的保險產品,約95%是醫療或保障類型的保險產品,例如危疾、醫療、終身人壽、定期人壽及年金等,僅5%為儲蓄或投資型;約99%保單為非整付保費保單,僅1%為一筆過模式支付,反映內地客是要求較長期的保障承諾,而非追求短期的投資回報。
人口老化 退休產品需求大
許美瑩透露,內地客購買醫療或保障型產品的新造保費已穩定下來,惟儲蓄及投資型產品下跌趨勢仍然持續。被問到有否向內地相關部門反映,以放寬內地客來港買保險的限制時。她表示,保監局一向與內地有關機構保持溝通,但有關外匯政策并非只針對保險業。
今年首三季,本港長期業務(有效業務)保費收入上升11.6%,至3254億元;長期業務新造保費收入則下跌12%,至1166億元。許美瑩則看好香港保險業前景,指本港保險公司靈活性一直很強,加上本港及全球均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對退休及年金產品需求大。此外,自願性醫保即將推出,對醫療產的需求亦將上升,加上保險科技的發展,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大灣區等對航運保險等機遇,均對本港保險業有利。
滙豐保險(亞洲)行政總裁文德華表示,滙豐人壽的年度化新造人壽業務保費於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的三個月和2017年首九個月分別錄得按季4.8%及按年10.6%的增長。而於今年首九個月,來自香港居民及非香港居民客戶的年度化新造人壽業務保費則分別按年上升5.5%及16.8%。他續稱,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并以他們的需要為依歸,使滙豐人壽能够與客戶建立長遠的關系,照顧他們不同人生階段的需要。滙豐人壽可持續的經營模式,使公司具備能力滿足許多香港客戶的三大人生目標:保障、退休規劃及子女教育。
友邦香港亦指出,該公司一直專注長綫的業務,而非單單注視季度表現,強調會繼續滿足客戶對長綫的醫療、保障及儲蓄保險產品方面的強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