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2月11日電 香港《經濟日報》8日發表題為“美稅改溢外效應 港宜設法挽外資”的文章,全文如下:
美國參議院通過稅改後,多國考慮跟隨減稅,中港卻擺出一副不急於出手的姿態,密切留意環球情況變化。惟雙方籌碼不一,中國有手段應對,本港卻無險可守,宜認真評估備用措施。
發達國家緊張 紛表態跟減稅
美國參眾兩院正磋商折衷方案,但全球卻緊張應對。日本已率先表態考慮對積極加薪、投資新科技提升生產力的企業,給予多達10%稅務寬減,令企業稅減至20%,與美國看齊。英國、澳洲亦研究減稅方案,令人擔心會掀起環球減稅戰。
已發展經濟體如此緊張跟着減稅,基於自保需要,目的是要提高本土對外資的吸引力,尤其是要留住過往為了避稅而將資金停泊在海外的美國企業。一旦美國落實稅改,企業稅由35%減至22%,吸引以美國市場為主的企業搬到美國生產;減低美企海外利潤滙回稅,令目前停泊在海外的2.6萬億美元或回流美國本土,使美國成為虹吸,搶走環球資金。
中國也憂慮美稅改的溢外效應,一方面害怕美資會否因此減少在華投資,另一方面亦擔心會掀起民企紛紛將生產綫搬到美國。福耀玻璃(03606)董事長曹德旺去年赴美設廠,曾埋怨內地稅負太重,比美國高35%。
中央為此上周舉行了多個會議,部分人支持跟隨美國減稅,但最後決定不急於出招,底因有二。其一,中國有信心可透過行政措施,阻止民企資金出逃,正如兩個月前中央禁止民企到海外併購,成功遏止企業走資潮。
港稅率已偏低 再減稅空間小
其二,內地市場龐大,除了提供稅務優惠外,中央還可透過其他方法,如進一步開放市場,來留住和吸引外資。例如早前中央宣布金融市場開放,3年後取消外資對華金融機構持股上限,若外資想在中國金融市場有更大影響力,搶佔先機至關重要,相信不會為了少交稅而放棄在華的長遠利益。
中央有信心應對,才會靜觀其變。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有信心地指,稅改未必對本港經濟有即時影響,因本港利得稅率僅16.5%,商品沒進口稅,在國際上具競爭力,且將推出的利得稅兩級制亦有助減低中小企稅賦,故不會貿然一刀切全面減稅。
惟本港稅率低,再減稅空間不大,一旦環球掀減稅戰,應對招數有限,加上美資究竟有多少利潤泊在本港?假如美資將不同資產變現,可能令資產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港府不能掉以輕心,應設法留住這些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