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商報:加快改革提升香港股市競爭力

时间:2017-12-12

香港新聞網12月12日電 香港《商報》12日發表題為“加快改革提升香港股市競爭力”的文章,全文如下:

根據昨日畢馬威發布的分析表示,2017年香港IPO集資額減少至1300億港元,創5年來最低,同時排名亦跌至全球第4位,次於第一位的紐交所及分別排二、三位的上交所和倫敦交易所,未能蟬聯全球最大IPO市場地位。

總體來說,雖然今年在港上市的新股達160隻之多,但缺少大型的上市項目。據統計,今年來港上市,集資額超過百億元的新股只有國泰君安(2611)和眾安保險(6060)兩家,這也直接導致了本港今年IPO總集資額的下降。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各大交易市場,香港今年被紐交所、上交所和倫敦交易所這三家超越,首次失去了長期領銜的全球最大IPO市場之位。這樣的市場結果對本港無疑是一個重大又深刻的警醒和反思,如今全球各大證券交易所都在加強改革和市場推廣,以此來搶奪新股上市。香港如果還是停留在原地,不適時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求作出革新,其市場的吸引力將會越來越低,地位必然下降。

目前,本港政府、港交所和證監會正在研究修改上市規則,引入“同股不同權”模式,預料明年將可有“同股不同權”的企業在香港主板上市。眾所周知,“同股不同權”是包括科技公司在內的新經濟企業青睞的上市模式,而本港卻一直沒有順應市場的新需求和變化作出改革,因此也只能失去許多大型的上市項目,眼睜睜看著許多大型的科技公司選擇美國市場。例如,2014年原計劃來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就因為香港市場不允許“同股不同權”模式,而轉道赴美上市,香港因此失去千億大單,京東、迅雷、新浪微博、中通、智聯招聘、搜狗等大型新經濟公司也都棄香港而選擇了去美國上市。可見,香港市場再不進行改革,將很難成為新經濟公司的首選上市之地,未來將會失去更多市場和項目,因為新經濟企業不僅包括科技公司,也包括金融科技、醫療、生物科技等企業,而這些產業均是發展趨勢和高增值產業,未來本港IPO市場也將主要是依靠這些新經濟企業帶動。加快改革步伐,盡快引入“同股不同權”,才能吸引更多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同時,上市模式的多樣性以及市場的開放性、創新性,也將讓本港市場更具競爭力。

除了要與時俱進的進行改革,本港市場亦要改善和加強監管,例如引入“同股不同權”的同時,也要有相對應的監管機制來保護投資者的權益,保證市場能健康運行,這也是提升競爭力的一個關鍵要素。再者,本港也要抓住“一帶一路”機遇,積極對外推廣香港市場的優勢,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的公司來港上市。當然,亦須繼續完善“滬港通”、“深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充實“互聯互通”的內容和升級,因為事實證明,“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之後,眾多內地資金南下充裕香港市場,讓本港市場更有活力和增長動力。

如今本港IPO集資額跌至第四位警示著香港應要加快改革步伐,完善市場,提升平台的競爭力,才能讓本港市場不斷保持吸引力,重奪和鞏固首選IPO市場的地位。香港商報評論員趙燕玲

  • 上一篇:星島日報:靈活創新 追上手機支付競爭
  • 下一篇:"扎營"欲謀暴力衝擊 果斷應對毋庸猶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