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星島日報:降環保發電成本 免持續加費

时间:2017-12-13

香港新聞網12月13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13日發表題為“降環保發電成本 免持續加費”的文章,全文如下:

兩家電力公司公布明年加電費百分之一點九,低於通脹,沒有引起社會強烈反彈。不過,令人憂慮的是,面對全球市場天然氣價格上升,加上用來計算許可利潤的兩電固定資產淨值,因為增設天然氣發電機組而大增,形成明年之後電費飆升的壓力。

今次電費加幅輕微,有兩大主因,其一是兩電繼續把早前打贏官司獲政府退回的稅款回饋用戶,降低了基本電費的加幅,其二是在燃料調整費方面,把過去向用戶多收了的燃料費發還一大筆給用戶,降低了燃料費的漲幅。

可是,展望將來,兩電都表示,由於配合環保減排,增用較潔淨但成本較貴的天然氣取代燃煤,務求到二○二○年天然氣發電比例,由目前的兩成半增加到五成,天然氣價格上升,形成日後加電費的壓力。

氣價及資產添加費壓力

兩電燃料費“實報實銷”,悉數由用戶負擔,兩電不會因為天然氣貴有所得益或損失。不過,基本電費方面,由於要轉用天然氣發電,兩電分別投資了數十億元增加新的天然氣發電機組,這個可觀的數字計入固定資產價值,就大增兩電用來計算許可利潤的基數,擴大了加費空間。

今年政府與兩電達成了為期十五年的新管制協議,把許可利潤對固定資產淨值的比例,由百分之九點九九九,降至百分之八,官員曾預計,電費可因此減百分之五。但是,現在固定資產大幅擴充,勢必抵銷部分減幅,還有天然氣價上升,開始有人懷疑電費是否能減低,抑或會進一步上升。

為了減低燃料費壓力,減少過度倚賴“西氣東輸”,電力公司計畫在香港水域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可以全球“格價”買天然氣,有助減輕用戶的燃料費負擔,但是固定資產難免進一步膨脹。

另一個可以減少倚賴天然氣的途徑,就是鼓勵用戶安裝太陽能板,利用太陽能的免費電源,比天然氣更加環保。根據新管制協議,兩電還要讓這些用戶接上供電網絡,把用剩的太陽能電力以“上網電價”賣給兩電,藉以鼓勵社會多安裝太陽能板,把“民間發電”普及化,並可減慢增建天然氣發電站的需要。

帶頭拓太陽能發電市場

現時科學園、嘉道理農場等都有用太陽能發電,還有環保組織為大澳三所棚屋的天台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可是並不普及,原因是經濟上划不來,就算太陽能光伏板近年價錢已大降,技術又大為提升,不過維修費用高昂。現時兩電每度電費是一元一角多,業界估計如果“上網電價”每度電一元,要十多年才能夠回本。

當局預計明年上半年可以公布與兩電商討“上網電價”的結果,政府和公營機構有本錢作長線投資,應該在政府建築物、醫院、大學等地方率先廣泛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並且設法鼓勵私人屋苑和商廈安裝,透過普及化降低裝置和維修成本,在促進環保的同時,避免將來電費持續大幅上升。

  • 上一篇:經濟日報:新世代人才戰 待遇豈只薪酬
  • 下一篇:商報:致力利民紓困 體現與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