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2月13日電 香港《大公報》13日發表題為“電企有社會責任 加費要公平合理”的文章,全文如下:
中電與港燈在過去兩年減費、凍費蜜月期宣告結束。隨著天然氣發電比重逐步增加至五成,兩電重現加價壓力,昨日分別宣布明年增加電費百分之一點九。
由於兩電已將部分高估燃料開支回贈用戶,令燃料帳“盈餘”縮水,不足以抵銷天然氣發電機組資產入帳、國際燃料成本上升等加價壓力,令人關注本港電價會否進入新的上升周期。
事實上,即使現行利潤管制協議在明年底屆滿,兩電准許回報率將會由近百分之十降至百分之八,但在增加使用清潔能源的大前提下,憂心未來本港電價有持續上升壓力。
因此,當局宜以民生為重,在電價議題上,設法在民生與電企利益之間取得平衡,避免電價加幅過大,而電企也不應以使用潔淨能源、配合減碳環保為由,伺機大幅提高電費。
其實,中電與港燈作為本港公用事業機構,在爭取股東利益之餘,也應肩負一定社會責任,需要考慮普羅市民負擔能力,即使增加電費,也不能太離譜,還要公平合理。
事實上,面對燃料成本與天然氣發電開支上升,作為投資者的中電與港燈,本身也需要作出一定程度分擔,不能肆意大幅加價,企圖將額外的成本開支全數轉嫁至市民身上。
其實,在利潤管制協議之下,兩電可按固定資產計算回報率,透過不斷投資固定資產、興建發電機組而取得不俗的准許回報率。即使現行協議將在明年底屆滿,准許回報率會有所下降,但百分之八回報率依然處於相當吸引水平。因此,兩電經營基本上是穩賺不賠,年年錄得可觀盈利,不應動輒提出加價。
無可否認,兩電一直以來提供穩定電力供應,供電可靠率接近百分之一百,達到世界級水平,這為本港營商環境、競爭力處於全球前列位置的重要關鍵因素,中電與港燈在這方面無疑有一定貢獻。
與此同時,減少碳排放、使用清潔能源,構建綠色宜居城市也是全球發展大趨勢,兩電也是責無旁貸,從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港府計劃將天然氣發電比重逐年提升,從目前的三成水平提高至二○二○年的五成,因而中電與港燈需要增加投資天然氣發電機組,置換現有燃煤發電機組,還計劃興建液化天然氣設備與裝置,保障有穩定天然氣供應,但這些投資或資產是否全數納入利潤管制協議之內,便有商榷餘地,推動綠色環保,是兩電應有之義。
其實,港府在清潔能源、減碳環保方面宜進一步給力。例如考慮向兩電提供更大政策誘因,擴大投資智能電表、推出分時段電價收費以及引入上網電價(電企將會以高於現有電價水平購買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電力),這有助緩減興建新發電機組、降低電價上升壓力,還有利本港鞏固國際大都會地位,進一步吸引投資與人才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