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農署拆除最後一批行山徑垃圾桶。 香港文匯報記者殷翔 攝
香港新聞網12月1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擁有佔陸地總面積約40%的郊野公園,每年吸引逾1,300萬人次海內外行山客光臨,但行山徑的垃圾箱卻常常滿溢,污染周邊環境,還吸引野生動物翻找,吞食連膠帶的剩餘食品、危及生命。漁農自然護理署去年起逐步拆除行山徑垃圾箱,獲行山市民廣泛支持,令留存山野的垃圾大幅減少,至今天所有行山徑的垃圾箱均已全被拆除,“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讓香港郊野變得更美麗。
漁農署日前邀請傳媒到獅子山郊野公園,見證最後一批垃圾箱的拆除過程。一群記者在麥理浩徑第五段徒步逾40分鐘山路,才來到九龍坳回所亭垃圾收集點。這裡有兩個收集可回收物品的小垃圾箱,和一個收集其餘垃圾的巨型垃圾箱。
出於防風需要,3個垃圾箱均用鋼筋固定在水泥座上。
減輕農林員工作量
漁農署職員先清走箱內垃圾,再用電鋸等工具,將兩個小垃圾箱拆除,大型垃圾箱則就地支解,並拆除固定鐵架。由於離公路很遠,拆除部件需由職員用擔挑沿陡峭山路背下山。
參與拆除垃圾箱的農林助理員陳達仁和技工黃偉倫在漁農署工作近30年。他們說,十幾年前每次巡山,都要挑數百斤垃圾下山。助理員需分段巡山,每次要走3小時山路,有時由於垃圾太多,一天要巡兩次。
但近年市民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垃圾量已減少,除了節假日和旺季,一天不用走兩次,每次背下山的垃圾也一般少於100斤。政府去年開始大幅減少行山徑垃圾箱,令行山徑更乾淨,他們用於搬垃圾下山的工作量大減,可用更多時間維護道路、消防設施、修理涼亭等,令行山徑設施更完善。
途經的行山客們均表示支持拆除行山徑垃圾箱。來自新加坡的李先生稱讚香港的行山徑很乾淨,沿途看不到有人亂拋垃圾,他亦一向會把自己的垃圾帶下山。
保留燒烤露營場垃圾箱
蔡太表示支持拆除垃圾箱,不然清潔工人每次背那麼多垃圾下山太辛苦,自己垃圾當然應該自己帶走。
陳先生及陳太基本贊成拆除垃圾箱,但建議在一些熱門路線保留幾個,方便行山客。
農林主任陳靜嫻指出,署方去年開始移除一半行山徑垃圾箱,同時與行山團體合作展開“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宣傳活動,效果良好,未見亂拋垃圾現象增加,故今年開始逐步拆除餘下257個行山徑垃圾箱,到今日已全部拆除。
她續指,為方便市民,燒烤場和露營點的垃圾箱會保留。她呼籲市民自帶水壺、毛巾,少用一次性膠樽、紙巾、膠袋,既環保又能有效減少垃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