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2月19日電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港區上海市政協常委屠海鳴在19日出版的香港《大公報》發文指出,學校出現侮辱國歌或其他破壞國家主權事件,第一責任人也是最有權力作出應對的,應當是學校的管理層。但令人遺憾的是,長期以來,香港的大專院校並沒有很好地盡到應有的責任,以致一方面助長了反對派勢力利用學生去搞事,另一方面是向社會發出了錯誤信息,以為“言論自由”就代表肆無忌憚,而校方不會也沒有能力作出干預。但就在上周六的香港專業進修學校畢業典禮上,港專校長陳卓禧並沒有像某些大學校長般畏縮後退,而且義正辭嚴地指出學生的謬誤。文章說,陳校長大義愛國的所作所為,令人欣慰,令人振奮,也令人深思。
以下是全文:
尊重國歌、維護國歌的尊嚴,是每一位國民基本的義務。但令人痛心的是,儘管香港已回歸祖國20年、儘管全國人大常委會已通過將《國歌法》納入基本法附件三在港實施,但香港仍然一而再出現侮辱國歌、不尊重國歌的行為。就在上周六,香港專業進修學校畢業典禮上,再度出現攻擊國歌、侮辱國歌、破壞典禮的事件,而做出這些行為的學生的背後,則是顯而易見的反對派勢力。作為學校的管理層,面對如此惡劣場面當如何應對?是息事寧人、懦弱無能、大事化小,還是秉持正義、勇於擔當,及時喝止?
結果令人欣慰,也堪稱震動人心。港專校長陳卓禧並沒有像某些大學校長般畏縮後退、模棱兩可、不敢作為的表態,而是果斷採取行動,立即制止,並在隨後的師生對話中,義正辭嚴地指出學生的謬誤,也強調了作為學生所要具備的基本認識: “即使殖民地年代(港專)也沒有放棄過愛國立場”、“高舉愛國旗幟,這個是沒有任何妥協餘地的……你們如果連這件事都不知道,那就是你們選錯了學校!”這一番話堪稱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堅定有為!這是對港專學生說的,也是對全港市民說的,更是對幕後操縱的反對派說的。
陳校長的這番話及其及時果斷行動,儘管是在港專校內,卻具有重大的啟示意義。兩天來,在平媒、在網上、在自媒體,很多市民在傳播、在點讚、在評論。它揭示了香港社會國家意識薄弱的嚴峻情況亟需改變,體現了學校與教師肩負維護國家原則的重大責任,更無異於一場生動的國民教育,進一步說明了香港必須旗幟鮮明地將愛國愛港打造成主流社會意識形態。此次事件也給了我們啟示,宣揚《國歌法》本地立法的迫切性與必要性,也重申了香港社會需要盡快建立正確的國民觀念,值得港人細思咀嚼。
學校教師肩負責任維護國家尊嚴
學校出現侮辱國歌或其他破壞國家主權事件,第一責任人也是最有權力作出應對的,應當是學校的管理層,包括校長與老師。但令人遺憾的是,長期以來,香港的大專院校並沒有很好地盡到應有的責任,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從數月前中大校園內的“播獨”事件,到香港演藝學院畢業禮上的離譜行為,再到中學開學禮上學生會主席致辭的極端言論,但凡校園內出現這類事,市民從未見過針鋒相對甚至駁斥學生錯誤言行的場面。這麼做的惡果是,一方面助長了反對派勢力利用學生去搞事,另一方面是向社會發出了錯誤信息,以為“言論自由”就代表肆無忌憚,而校方不會也沒有能力作出干預。魯迅有句名言: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很多市民希望教育界能以實際行動體現應有的社會價值。
所幸,香港還有許多有理想、有抱負、有高度責任感的校長和老師。當日陳卓禧校長與學生的對話,有理有節,絕無咄咄逼人,更多的是以理服人。他當時堅定地指出,港專60年歷史至今,對國家的情懷“無妥協餘地,即使殖民地年代都沒有退縮過。即使受殖民地政府打壓,資助被撤銷,校址被收回,(我們)也沒有放棄過愛國的立場”、“港專作為一個愛國愛港的學校,必定高舉愛國旗幟,這個是沒有任何妥協餘地的……你們如果連這件事都不知道,那就是你們選錯了學校!”好一句“沒有任何妥協餘地”!這代表了陳卓禧校長的堅定信念,也代表了港專的辦學宗旨,更代表了香港教育界敢於駁斥錯誤言論、敢於面對惡勢力、敢於承擔應有責任的教育工作者鮮明形象。香港教育界已多少年沒有聽過如此熱血的言論了。這一事件再次說明,學校及老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去維護國家尊嚴、維護校園紀律、維護社會正義。
香港社會國家意識薄弱亟待改變
學校有如社會的一面鏡子,當社會出現了問題,校園內也就會即時反映出來。個別學生對國歌的侮辱,看似偶然,但實際上是社會上長期積累問題的一個集中反映。當前香港所存在的一個嚴峻客觀事實在於,香港社會的國家意識薄弱,回歸後並沒有因應新的憲制秩序的出現而形成或強化國家、國民意識。這種問題存於社會各個角落,今日可能是校園,明日可能是立法會,後天又可能出現在街頭的暴力衝擊。而香港的青少年長期缺乏國民教育,被反對派政治勢力錯誤灌輸,情況也更為嚴重。社會缺乏國家意識、青少年學生缺乏正確的國家觀念,才直接導致近日這種侮辱國歌、在校園外派發“港獨”宣傳品、在街頭煽動暴力衝擊的情況出現。因此,國家意識一日得不到強化,則香港的繁榮穩定也一日難以有效維護和確保。
正基於此,《國歌法》在港實施成為一個很好的機會,讓社會各界認識清楚問題的根源。全國人大常委會早前審議《國歌法》草案時曾指出,近些年香港發生了一些不尊重國歌的事件,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和社會價值底線,按照香港基本法規定將《國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區實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現實重要性。而因應當前香港校園內出現的情況,則更具有針對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語重心長地指出: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提高社會的普遍國家意識,提高香港青少年學生的國家意識和國家情懷,是今後一段較長期間裏的首要任務和重點工程。
旗幟鮮明打造主流社會意識形態
觀察香港的政治形勢,有兩個核心考慮因素,一是“破”,一是“立”。前者是指要打破反對派所灌輸的錯誤言論、錯誤闡述、錯誤思維,要及時反駁,及時引導,及時更正。陳卓禧校長的義正辭嚴駁斥,就充分體現了這一層意思。至於後者,其重心是要做更多一步,光“破”還不夠,要確立並及時宣傳推廣正確的價值觀,也只有這樣才是香港“長治久安”的保障。現在的問題在於,應如何立、立什麼?陳卓禧校長的言行,給了香港社會一個很好的啟示。香港的核心價值觀一直在談論法治、自由、民主等內容,但作為“一國兩制”的最大受益者,卻沒有將“愛國愛港”列入其中,這不得不令社會反思。
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上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刊出《深入推進“一國兩制”實踐》文章,極具宏大眼光,一針見血地指出: “堅持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確保特別行政區政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是‘一國兩制’的本質要求,也是香港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為此,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發展壯大愛國愛港力量,旗幟鮮明地加強對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的教育、宣傳、培養與傳承,打造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主流社會意識形態。”王志民主任提出要打造主流社會意識形態,點出了當前香港所迫切需要解決的核心因素。而陳卓禧校長的堅定言行,則可以說是這一主流社會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註腳。“愛國愛港”絕無妥協的餘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就是維護香港的最大利益。
陳卓禧校長的果斷、堅定、稱職表現,贏得了香港社會的高度評價,也得到了內地民眾的一致稱譽,甚至形成了近年所罕見的社會現象。這一現象正好說明,提高強化香港社會特別是青少年國家意識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而校方和老師在此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以實際行動去打造符合香港最大利益的主流價值觀。
目前,香港正進入選舉全國人大代表、推薦各級政協委員的關鍵時刻,陳校長勇於擔當、盡職盡責、不畏強權的熱血情操和敬業精神,值得每一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學習。
港專的畢業典禮已經結束,但陳校長大義愛國的所作所為,令人欣慰,令人振奮,也令人深思。就是這場畢業典禮,帶給畢業生、帶給學校、也帶給全社會,最深刻的回味和最生動的啟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