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香港商報:想方設法 凝聚共識 解決樓困

时间:2017-12-27

香港新聞網12月27日電 香港《商報》27日發表題為“想方設法 凝聚共識 解決樓困”的文章,全文如下:

聖誕假期結束,於此普天同慶的日子,尤其是在昨日這個“拆禮物日”,由大人到小孩均料滿載而歸;可是,相信香港市民望穿秋水都想要的禮物,卻是一個禮物盒所裝載不下的——那就是擁有一個可負擔得起的住屋單位!

二千年前,耶穌在馬槽里降世;不想今日,港人的生活環境同樣坎坷。及至耶穌長大成人,包括施行“神跡”以五餅二魚餵飽了許多捱餓窮人;來到今天,誰又能施行“神跡”,增建房屋千萬家,大庇港人俱歡顏?的確,隨著香港經濟不斷發展,市民物質生活較前豐盛了,但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唯獨居住一項捉襟見肘,居住成本不單愈來愈貴,居住面積還愈來愈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在網誌上說,有些市民心底里並不開心,尤其是青年人,其中居住問題便為背後首要原因,不諱言指這令他“寢食難安”,並希望大家不要以“零和遊戲”的執著心態計較每項增加土地供應的建議,呼籲各界要全方位增加各類土地供應。

自從新政府上台之後,已想方設法、扭盡六壬地增加房屋供應以及供應種類。由與非政府組織新推“社會共享房屋計劃”及“光房”項目等,到恒常加推“綠置居”、“白居二”,以至研究興建“組合屋”、居屋免補地價出租等等,都可看到政府針對紓緩不同人士居住需要的努力,包括藉政策引導來降低所涉居住成本。然而,在銳意增加房屋種類之餘,增加土地供應方面卻裹足不前,早前公布的最新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未來10年的總房屋供應卻維持在46萬夥,意味政府難為無米之炊,在麵粉供應根本不足的前提下,要進一步針對產出不同麵包實難有所作為。透過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推動“大辯論”,自9月成立以後已先後檢視了10項土地供應選項,預料明年3月將完成初步報告,屆時社會誠宜全面、務實、客觀地作出土地供應的抉擇,包括在不同選項中取舍利弊,凝聚共識;否則,香港繼續在土地供應一事“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居住困難的問題注定不斷惡化下去。

要理順香港樓市,增加供應固然是治本之策,這不單有利樓價回調,也有利提高市民居住面積;至於治標,需求管理措施同樣不能忽視。最新11月份的數據顯示,針對短炒投機的額外印花稅(SSD),涉及買家宗數和稅款金額分別維持在四五十宗和兩三千萬元左右,所佔整體樓市比例無疑微乎其微。不過,針對非本地和公司買家的買家印花稅(BSD)和針對投資者的雙倍從價印花稅(DSD),近月卻出現了明顯回升勢頭,前者所涉宗數由年初低位反彈4倍至近500宗,稅款也增約一倍,後者所涉的住宅單位也自年內低位回升一倍至近1000宗;當然,兩者所佔住宅成交比例尚不算高,惟其發展趨向誠需當局加強注視,若情況持續就應積極研究“加辣”。

無論如何,房屋理應發揮更大的居住功能,我們亦應善用土地資源來解決社會困難,不可任由問題惡化。政府與各界誠須一起同行,放下歧見,相信香港人有智慧、有能力,不用神跡降臨都能應付樓困。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 上一篇:星島日報:大灣區拓安老醫療 可為港紓壓
  • 下一篇:港媒:人大通過"一地兩檢"就是法理依據